面对森林火灾,明知会危及人的生命,我认为,应持谨慎的行动去扑救韩国发生森林大火。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
自古有云韩国发生森林大火;水火力大。以人的肉体去搏斗,无异寻死送死。
我们要科学地认识自然灾害,根据古来积累的经验去战胜自然灾害,不能在灾害发生时盲目的去扑救韩国发生森林大火。特别是不能强调职业人员功能和意志作用。森林火灾,不同于战争,不是人的意志能战胜的。
不科学韩国发生森林大火,不明智的指挥,仅凭有什么条件和没有什么条件也要上的口号,去与大火抗争,等于愚蠢!
从前有句响亮的口头禅韩国发生森林大火;人定胜天。这是不实际的口号。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它不是真理。只是一种主观臆断。人们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当初的表现总是束手无策。只能做些减灾止损的工作。当灾害蔓延过后,才能善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没听过这段话吗“出门跨壕沟,抬头见岗楼,无村不戴孝,到处见狼烟”。
日军所到之处,纵火是必须的。
日军的纵火主要有两种:
第一,报复性的纵火。
基本是日军遭受国军正规军或者游击队的打击后,将周边中国村民的房子一把火烧毁。
这主要是报复恐吓目的,让中国老百姓不要支持本国军队。
尤其敌后作战,这种情况最明显。
日军约定俗成的规矩是,即便有1个日本兵在某个村庄附近被杀(比如抢劫或者奸淫期间遭到农民反抗,或者被游击队干掉),日军立即来将整个村庄房子烧毁。
这个烧毁不是说,让你把财物搬出来再烧,而就是一把火全部烧光。
这样一来,这个村子的村民等于失去了住处和所有生活必需品,想活下去就很困难了。
所有,很多敌后游击队就考虑到这点,很少袭击单个的日军目标,因为代价太大。
比如百团大战最后,日军赶来报复,在五台县就摧毁村庄98个, 烧毁房屋20067 间之多。
第二,破坏性纵火。
这是日军破坏中国持久抗战的一种方法。
基本日军作战所到之处,离开的时候就放一把火,将村庄烧掉。
有时候作战期间,刚好赶上农作物要收割,也放一把火将庄稼烧光。
总之,日军就是通过这种三光政策,将国军控制区的老百姓害苦,让他们失去生活能力,也就无法支援抗战。
比如浙赣会战中,日军占领磐安县这个小县城短短一周时间,就的烧毁该县房屋3000多间。日军所到之处,无不被熊熊烈火所吞没。
由于日军这样随处放火,造成的农田和山林大火是很多的。
但那个年代,中国人口也不少了,有4亿多人。所以山林也不是很多,加上日军抗战中后期主要在相对潮湿的中国南方和西南作战,也难以形成太大规模的山林大火。
东北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人口,GDP总值6.755万亿美元,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等地,属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我国最早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之一,对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其实今年不仅仅是我国东北地区出现“暖冬”,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气候异常,平均温度偏高与往年,像我国的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等地,也都出现了“暖冬”现象,整个亚洲都被“厄尔尼诺现象”势力范围控制,我国夏季的南涝北旱,西北内陆的洪涝灾害,以及印度的高温、菲律宾的干旱、阿拉伯半岛的暴雨等等,都是“厄尔尼诺现象”所引发的自然“灾难”。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大洋洲本土之上,世界上唯一一个占领一个大洲本土的国家。面积76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521万,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GDP总值1.432万亿美元,世界第12大经济体,南半球最发的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地形很有特色,东部为山地,中部平原沙漠为主,西部为高原。科修斯科山是该国最高峰,海拔2228米;墨累河和达令河是澳大利亚最长的两条河流;艾尔湖是澳大利亚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以下16米;东北部沿海有世界上著名的旅游景点——大堡礁。然而最近几个月,澳大利亚的日子并不好过,“澳大利亚火灾”令人们恐慌,已经燃烧了四个多月,过火面积已经增加至1030万公顷,死亡人数上升为25人,大火中死亡或受伤的动物数量可能增至10亿,还导致数千栋房屋烧毁,空气污染严重,交通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且着火点还在不断增加。导致火灾的原因除了跟当地植被含油脂较多外,跟季节和地形等因素有较大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是跟当地气候有关,持续高温少雨。而最近澳洲又将迎来50度超高温天气, 在90天的时间内将打破206项高温纪录,其实这些主要是“厄尔尼诺现象”在“作怪”。
那么,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呢?“厄尔尼诺现象”又被称为“圣婴现象”,简单理解为就是太平洋赤道附近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发烧啦”,引发世界各地气候发生异常变化,自然灾害频发,表现形式为:干旱、洪涝、冰雹、风害、暖冬等等。其形成原因跟东南信风减弱、地球自转减慢等因素有关。如何确定某年是“厄尔尼诺”年,还是“拉尼娜”年呢?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变化,如果该海域海水温度变化只在±0.5℃以内,那属于正常浮动;如果该海域升温0.5℃以上才叫“厄尔尼诺现象”,降温0.5℃以上叫“拉尼娜现象”。从2018年至今,“厄尔尼诺现象”势力范围一直保持强势,没有减弱趋势,席卷了全球每一个角落。
2019年被定性为“厄尔尼诺”年,以是铁定的事实,是2018“厄尔尼诺现象”的继续延续。我国东北地区和澳大利亚,一个在亚洲,一个在欧洲,两个地区本来远隔千山万水,几乎“扯”不上什么关系,但是因为全球气候的变化,“厄尔尼诺”现象的存在,而将这两个地区联系了起来,导致2019至2020年我国东北地区的“暖冬”,澳大利亚的“热夏高温”等。而从2019年夏季时的表现,我们可以感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强势存在感。因此,“厄尔尼诺现象”将今年我国东北的“暖冬”和澳大利亚“大火”等联系了起来,它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谢谢阅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