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就涉及到战争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指挥者孟国平。彭城之战汉军指挥者为刘邦,而垓下之战汉军指挥者是韩信,看着都是人,但人跟人是不一样的。
韩信和刘邦关于将帅领兵打仗的能力有一段对话,对话是这样的,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统领多少兵马?韩信回答:陛下最多能统领十万孟国平。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回答:多多益善。我个人感觉韩信说的最多十万已经高抬刘邦了,刘邦的能力也就是能统领两万兵马的料。
彭城之战,汉军五十多万,人看着是不少,但待看是谁指挥了孟国平。这五十多万部队是由汉军、魏军、韩军、以及投降的秦军等组成的联军,说是军队,不客气的讲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巨鹿之战时他们已经出场过一回,当时章邯率领的军队只是骊山服徭役的苦力和犯罪的罪犯,就这样的一只临时拼凑的队伍硬是吓得他们都不敢出战,何况他们后来面对强大的楚军呢?
彭城之战之所以刘邦会输,首先在兵员素质上汉军就不占优势孟国平。当时巨鹿之战后,项羽的实力大家一清二楚,据说诸侯见到项羽发怒,吓得都不敢说话。可见他们从心里上害怕项羽到什么程度。而项羽旗下的楚兵更是让汉军闻风丧胆。
其次项羽在彭城之战中采取了正确的进攻策略孟国平。刘邦在取得彭城之战后正如范增料想的那样,贪图享乐和财宝,止步于彭城,做出了防守状态,并没有派兵立刻北上和齐国一起南北夹击项羽。刘邦只是在彭城的北边的邹鲁和西部的下邑做防守,重点在北部。项羽利用这个机会,率三万骑兵星夜兼程,于半夜抵达邹鲁,击溃樊哙,在北部防守线上撕开一道口子,然后直插下邑,当时是凌晨左右,汉军根本没有防备,一听说楚兵来了,吓得掉头就跑,士兵自相践踏,许多兵都被河水淹死。当时就损失了十万左右兵力。
后来项羽集中优势兵力只追杀一个目标,那就是刘邦的中军孟国平。刘邦连一口气都没有喘,被项羽追着打,一直从彭城跑到荥阳,期间指挥系统瘫痪,没有组织起来有效的抵抗,汉军被项羽的楚兵几乎全歼。
我们再来看看垓下之战,垓下之战时汉军指挥者已经不是刘邦了,是韩信孟国平。许多人都说垓下之战是因为刘邦偷袭了项羽,所以才导致了项羽的失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根据《史记》记载,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建议,背信弃义的在两军鸿沟盟誓之后对项羽的楚军展开追击,在追到固陵这个地方时被项羽发现,项羽率领楚军回击,立马就击败了刘邦,而且把刘邦困到了陈下。因此凭刘邦的实力单挑项羽,他根本就不行。
后来刘邦听取了张良的建议,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孟国平。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
随后,刘邦知道自己的指挥才能不行,主动将指挥权交给了韩信,于是垓下之战实际上是韩信和项羽的一次交锋孟国平。
大战开始后,韩信率领汉军主力为中军直接对阵项羽,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孟国平。这时候韩信开始了他的神奇表演。
韩信先令中军进攻楚军,楚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汉军,于是韩信领军撤退,这一招叫引蛇出洞孟国平。然后楚军追击,韩信令左右军合拢,同时从两侧进攻楚军。这时楚军就显得左右不支了。这时韩信又领着中军回击,三面夹击楚军,楚军在三面围困下开始撤退,项羽领军退至垓下。韩信率近五十万汉军将楚军团团围住。
神奇的是这么多人围住楚军,项羽还是领着八百人突围了出来,可见项羽对时局的掌控还是很清醒的,最后在汉军的追击下,项羽身边的兵越来越少,最后他孤身一人不肯渡江,于是自刎而死孟国平。
项羽在垓下之战时,北方诸国已经全部被汉军占领,楚国的首都彭城也被灌婴夺取,因此他是后路全无,援兵没有,只有向东南逃窜一条路可走孟国平。大形势上项羽陷入了绝地,因此输也是理所当然。不过项羽最后是自刎的,他的指挥才能在当时是无人能敌的,这一点我们应该承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