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宁杰:西安作家贾平凹的字究竟如何?为什么有人说好看有人说丑?

作为陕西人,我也一直在关注陕西文化界的几个代表人物施宁杰。贾平凹的书法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追捧他?他的书法艺术价值究竟有多少值得发现和关注?

施宁杰:西安作家贾平凹的字究竟如何?为什么有人说好看有人说丑?

首先,以我个人的看法,贾平凹的字属于名人书法,不能用书法标准来衡量施宁杰。

施宁杰:西安作家贾平凹的字究竟如何?为什么有人说好看有人说丑?

以我个人的理解施宁杰,书法美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和评判。一幅书法作品有没有艺术价值,只要看这三点就足够了。分别为用笔、结字和章法。

书法用笔是书家在书写过程中,依靠腕力,运用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行笔方式,对字体结构的提按顿挫构建出来的节奏变化施宁杰。用笔若有变化,就如同音乐一样,有了高低起伏和轻重缓急,就会让整幅书法活泼起来,从而达到气息贯通、气韵生动的审美效果。

如果用这个标准去看贾平凹的书法施宁杰,可以发现,他的书法起笔和收笔没有藏露变化,笔画运行也缺乏节奏变化,字体笔画的横竖撇捺的线条粗细一样,呆板僵硬,给人感觉如同刷子刷上去一样,结字毫无节奏感和韵律感,谈不上有什么用笔。这情形就如同一个人,生下来脑袋、胳膊、躯干和腿粗细一样,越看越像怪物。

在章法和布局上,贾平凹的书法在布白和呼应关系上,处理得还能看得过去,这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以及对艺术相通原理的理解上。但其书法整体还没有达到审美高度,距离行家还有很多距离。

非要说出贾平凹书法的好处和优点,那就是,他的书法很值钱,如今,四尺整张在陕西书画市场能卖到10万元,而且很抢手,是附庸风雅人士之间广为流传的硬通货。

由于贾平凹在当代文化界极具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书法早已超出书法本身的价值,是“名人书法”的代表,一些人或者单位更愿意拿他的书法给自己装门面,利用贾平凹的名人效应给自身攀附文化品位,使自己有向他人炫耀的资本。

还有一点不得不承认,贾平凹的字很有味道,他打通了“艺术相通”的界限,把书法的那种朴拙味和厚实感表现得很到位,这是一般人学不来的。由于他的文学修养极为深厚,依靠朴拙味把书法中没有用笔,没有间架结构,缺乏章法布局的短板给遮丑了。

第一、张国焘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共一大的实际主持人——执行主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直到后来当上红军总政委。可以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直到土地革命战争结束,前后15年之内,张国焘在党内的地位、职权、威望不亚于甚至超过后来开国领袖中的任何一个人,甚至超越了他们,名副其实的党和军队领导人。

就是这样一位党和军队的核心人物,因为在长征期间与党中央出现分歧,先是走上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给党和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经过党内批判教育后,怀恨在心,于1938年4月借祭黄帝陵之机逃到武汉,投靠了国民党。

叛逃后的张国焘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军统内任职,专门从事反共的特务训练工作。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张国焘又脱离国民党躲到香港。直到1968年又移居加拿大。

1979年的一个严冬之夜,这位曾经担任过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后来又在国民党内从事特务工作的奇葩人物因为突发心梗无人照看,冻死在了养老院。

第二、龚楚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跟随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因为在党内的资历,井冈山时期的龚楚担任红四军常务委员会委员,地位仅次于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后来受党内委派到广西百色指导百色起义,担任红七军参谋长。凭借着过硬的军事技能和娴熟的政治工作经验,龚楚在红军中始终担任举足轻重的领导职务——红七军军长、红军代总参谋长、赣南军区司令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龚楚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一次战斗中被敌军袭击,随即叛变投敌,反过来就诱捕曾经和他在井冈山时期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战友、红军游击队的领导人陈毅和项英。虽然没能得逞,但是却给当时红军游击队带来了最为惨重的损失。

1949年,解放军南下解放全中国之际,在广东担任中将随属官员的龚楚萌生了向中国共产党请罪的念头。而指挥解放广东的解放军领导人正是他当年在井冈山时期领导过的连长林彪。时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百万大军的统帅林彪当然不会对这个曾经给党和军队带来巨大损失、身边又无一兵一卒的龚楚客气。龚楚觉得没面子,于是跑到香港去了。

直到41年后的1990年,在他当年红七军的老战友、时任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关照下,龚楚这才回到大陆,在老家广东乐昌县长来镇闲居。而此时的龚楚已经是90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