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马景芬(头条号 马景芬)什么是七年之痒:
马景芬什么是七年之痒,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擅长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方面的咨询与讲座。 婚姻和情感在第七年时,因为彼此的熟悉程度就像左手摸右手,日子也平淡如水,孩子出生后的种种不如意,家庭关系的复杂,让两个人内心产生了隔阂。当初的你侬我侬也一去不复返,婚姻遇到了危机,而各自心理为了找平衡用七年之痒一说来为自己开脱、找借口。
事实上什么是七年之痒,在爱情和婚姻中,七年之痒纯粹是无稽之谈,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有这样想法的人其实是没有勇气和信心面对平淡的生活,更无力去改善当下的境地。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夫妻关系最易出现问题的时间是在妻子怀孕到孩子三岁前,也就是四年左右,夫妻间的情感会因新生命的来临而遭遇巨大挑战什么是七年之痒。同样,在联合国的一份涉及62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统计年鉴显示,结婚的第四年是离婚的高峰期。
不管是几年之痒什么是七年之痒,都是对婚姻厌倦情绪的说辞和借口。当两个人从甜言蜜语的恋爱而进入柴米油盐的婚姻时,没有对婚姻有合理的预期,更没有理解婚姻对两个人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婚姻光有情感不够,还要有智慧和方法共同去经营。
婚姻就是落地、实在的日子。一地鸡毛才是婚姻的本质。你对婚姻的勇气和信心就是我愿意与对方一起,把一地鸡毛的日子过成不让鸡毛满天飞。
最近几年,中考和高考结束后,也是离婚的高峰。一份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大学进行的调查,共访问了4000对夫妇并跟踪了20年之久,结果显示:婚后14年才是夫妻或情侣感情生活的重要关口,不少男女是在共同生活了14年后分道扬镳的。
所以不要迷信什么三年之痛,七年之痒,所有的情感厌倦都是自己不勤劳、不学习、不智慧的结果,与几年之痒一毛钱关系没有。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婚姻靠的就是事在人为。
首先,谢谢贵平台的特邀。
对于“七年之痒”,其实只是男女婚恋中,感情激变的一个代表性名词。
西方的各类学科及科研机构,对于婚恋期男女的婚恋过程,很早就做过大量的、长期的跟踪调查、大数据分析、综合研究。
包括生物细胞七年一次的代谢更新(但不包括脑细胞和骨髓),但是,其与婚姻的“七年之痒”都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我国的某些研究单位和心理研究机构,也做过大量的普查、分析、研究。均不能给“七年之痒”予以确切的时间的肯定和认可。
三月之痒、半年之痒、一年之痒、三年之痒、五年之痒、十年之痒、三十年之痒,甚至目前出现五十年后的老龄婚姻破裂,而且还为数不少。
所以说,“七年之痒”,只是男女婚恋中,感情激变的一个代名词。
既然是代名词,那么“七年之痒”就代表着年轻人的婚恋前期,由彼此吸引、热恋、结婚、生子,到感情逐步发生微妙变化、矛盾加剧、直至频临婚变的一个过程。
对于这个“七年之痒”的婚变过程,其影响因素繁多而复杂。就目前我国的社会现状来说,综合起来,存在如下主要因素:
其一、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
比如,贫富攀比、三观缺失、金钱第一、差距拉大、追逐名利、自私自利等。
其二、家庭综合素质的教育缺失。
比如,视恋爱如儿戏、企图掌控对方、没有教养、贪图享受、婆媳矛盾对立、一直进入不了婚姻的相濡以沫关系等等。
其三、婚前双方了解肤浅、片面。
比如,花前月下的浪漫,相处的优点表现、缺点掩盖,片面的英俊潇洒、苗条靓丽,习惯及本性的迷失。
其四、人性的喜新厌旧。
比如,感情猎奇,尝鲜心理,外界诱惑,双方弱点逐渐暴露无遗,习惯、行为与对方最初愿望的撞击,夫妻性生活进入了平淡、厌倦期等。
综合以上几点比较普遍的问题,对于“七年之痒”,我的看法综合以下几点:
首先,双方在恋爱期,一定要对自己和对象,做到充分、全面的认识,和深度的了解。
自己的三观如何?婚姻的重要标准究竟是为了什么?需要托付对方终生的条件必须明确。
对方的习惯、个性、行为等,自己是否能够长期、完全接受?婚后,自己能否满足对方的真实需求?能否容忍对方及其家庭的现状、缺点和不足?
其次,自己要有能力,能够驾驭、经营好双方以后家庭的和谐、幸福生活。
作为家庭,上有父母、下有孩子。一旦结婚,就要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其家庭的义务和重任。
努力工作,打好家庭经济基础;对上充分孝敬双方父母,对下能够确保对孩子的养育和爱护。同时能够继续与对方保持一定的亲密关爱与呵护;能够正确的对待和处理家庭的矛盾问题,特别是婆媳关系、孩子的培养教育。
再次,喜新厌旧的问题。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新厌旧”是一切动物都具备的本性,何况作为地球上,最高级动物的人类。其关键,就看自己的观念、素质和道德的自我约束能力。
喜新厌旧包括多个层面的问题。长期的耳鬓厮磨,生活的吃喝拉撒,工作的艰难和厌烦、个人的不良习惯暴露、性生活的单调乏味等等。这一切,都将逐渐抵消热恋期,双方的相互渴望、追逐和爱情粘度。
同时,来自外界的灯红酒绿、华衣招展、歌舞升平、异性光鲜、一掷千金、权利无限等。与家庭的柴米油盐、洗衣做饭、擦屎刮尿、唠叨不断、单调平淡等等,逐渐形成了一个天地两重天。
可能,“喜新厌旧”开始萌芽,“七年之痒”逐渐升级。随着时间的流失,环境变换,可能一方会出现初心渐忘、观念改变。
也许,暧昧在悄悄附身、别恋在不自觉中形成。甚至,与其他风度潇洒、权贵高端、青春靓丽、浪漫无限的异性的一夜良宵、红颜知己,自然而然的已经开始。
“七年之痒”,是普通人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当前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但是,只要三观正确、品德高尚、能够从内心深处坚守诺言。良好的综合素质,无论历经多大风雨、还是在奢华靓丽面前,“七年之痒”都将不会出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