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而得天下新三国庞统,可见诸葛亮与庞统不差上下,刘备二者兼得,则一山难容二虎,二虎相争必有一失,二英才侍主,难免自恃才高,意见不和,各显其能,欲领头功,三国演义作者有意安排庞统与诸葛亮相逢,且把诸葛亮塑造成了未卜先知的神人,而庞统则成了急功近利之人,主观上庞统必死,迟早之事。

新三国庞统:庞统是大意而死,还是为刘备而死?

庞统之死也是偶然也是必然,纵观历史,凡急功近利,冒然挺进者必亡,偶然方面他不听诸葛之忠言,认为谈笑间拿下了益州,急打骆城是失策,让他不要分兵走大路他却偏抄小路,马失前蹄却不知吉凶,作为军士统领不知地名地域,正好敌军埋伏山间放过魏延专射骑白马者,假若这些三思而行,偶然和必然就都不复存在,庞统就不会死了新三国庞统。

然诸葛亮和刘备都没有及时制止庞统的冒进新三国庞统,诸葛亮己观岀天象与主帅不利,庞统却认为忌讳他抢头功,这充分说明庞统不论从相貌、策略、度量各方面稍逊诸葛亮,及至落凤坡才说岀心里话,因此庞统之死也是自己一意孤行造成的,必死无疑。

大家好新三国庞统,我是二锅头饺子哥,我来简单回答一下吧。为什么《三国演义》前后庞统判若两人?很简单啊,因为本来就不是一个人嘛。

新三国庞统:庞统是大意而死,还是为刘备而死?

新三国庞统:庞统是大意而死,还是为刘备而死?

新三国庞统:庞统是大意而死,还是为刘备而死?

新三国庞统:庞统是大意而死,还是为刘备而死?

胖点的叫祝士彬新三国庞统;

瘦点的叫金书贵。祝老师是北京人,曾获得1987年“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之后调入全总文工团电视部工作。金老师是天津人,国家一级演员,金老师参演和导演的作品曾获得多次电视剧国家广电部“飞天奖”、“金鹰”和省市级的各种奖项十几个。因此这根本就是两个人,肯定是判若两人啊。其实这种事情完全可以理解。《三国演义》是由王扶林担任总导演,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导演,集体完成、耗资巨大、异常艰辛的鸿篇巨制,拍摄的时候,不是一组完成的,是五个组共同完成的。为了拍好,取景的时候,到过河北、内蒙古、四川、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江苏、湖北、云南等在内的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着实不容易。至于换演员的事,太正常了,谁还没有个事,请请假,身体不舒服之类的。祝老师和金老师当时都是快50的人了,条件这么艰苦,一个人全程到处拍的话,肯定累。所以中间换换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之所以有人会认为庞统是刘备害死的,主要还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其实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庞统为刘备而死,因为毕竟刘备没有害庞统的理由,相反刘备更希望他好好地活着。

新三国庞统:庞统是大意而死,还是为刘备而死?

正史上上关于庞统之死是这样记载的:“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庞统当时正在围攻雒县,在攻城的时候,不幸被流箭射中,所以说正史上的庞统之死纯属战场意外,根本就不存在刘备谋害的可能:

新三国庞统:庞统是大意而死,还是为刘备而死?

其一,庞统深受刘备器重,刘备逐鹿天下也非常需要他;

新三国庞统:庞统是大意而死,还是为刘备而死?

其二,庞统死后,刘备的表现足以说明刘备是真伤心,不但痛哭流涕,还给予了庞统家属应有的照顾。

而罗贯中先生在他的《三国演义》中对于庞统之死处理的就比较巧妙。庞统之死变成了自己替刘备死,当时刘备和庞统正分兵攻取雒城,刘备本意是要庞统走大路,但最终庞统选择了走小路,分别之时,刘备见庞统马劣,便把自己的坐骑给了庞统。

而后庞统被张任误认为是刘备而死于乱箭之下,所以说《三国演义》中的庞统实际上是代刘备之死,倘若庞统当时听从刘备的意见,走大路,那很可能死的就是刘备,当然了话说回来,《三国演义》是根据正史改编的,这样的剧情是绝对不会存在的。

罗贯中先生对庞统之死经过这样的艺术处理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凸显刘备是天佑之人,这也符合罗贯中先生一贯的“尊刘抑曹”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