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房布置成红色,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不仅是审美,也是民俗,更是礼制。
我们的祖先,在和大自然打交道过程中,发现了色彩与人的感官的关联,比如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青色给人冷静的感觉,黑色给人肃穆的感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把对色彩的感性认知,逐渐和吉祥、权力等意象含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色彩象征文化或者说尚色文化。
我们传统里的尚色文化,是建立在五色体系上的。古人讲“耳聪目明”,指的耳能辨别五音称为聪,目能辨别五色为明。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色即青、赤、黄、白、黑。
青、赤、黄、白、黑属于正色。五色论是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整体框架,规定了色彩之间相生相克、制约与化解的关系,五色体系被历代王朝使用和完善,造就了注重传统、讲究礼仪的中国传统尚色文化,最终形成了礼教色彩制度。古人的服装、配饰,建筑、装饰,以及日常生活器具的使用都要符合色彩的礼制,色彩等级制度森严。
历代帝王服色制度以五正色为王权的象征,其中以红色和黄色最为多见。历代改朝换代首先从易服色开始,说明色彩在民众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标识性和象征性作用。
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红色始终是人们崇拜的色彩。
中国古代有一种衅礼,即用血液祭祀的习俗,这种习俗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普遍。衅礼通常在人们非常重视的房屋、宗庙等建筑和军事器物上使用。如今这种习俗在民间信仰中仍有延续,比如在某些地区,上房梁时要举行一个仪式,用公鸡的血进行祭祀。
在古人的认识中,血液的红色具有通神灵的作用,从而使红色代表了一种神圣的含义。红色在原始社会就形成了色彩意象,即代表吉祥、火崇拜、太阳崇拜等,因此被赋予辟邪、喜庆、热烈等含义。红色的这些色彩意象在民间生活和艺术中得到集中体现,并被代代延续,成为中国人主要色彩观念。
比如中国人最注重的春节,各地都有贴年画、对联、福字、窗花,放鞭炮焰火等习俗。红色作为年节的主色,是喜庆的象征,同时人们以此来驱邪消灾,祈望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尽管现代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些风俗远不及过去普遍,但红色这种年节的符号依然是年节最为突出的色调,是我们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色彩,它依然包含着精神寄托和信仰的意义。因此,在这种尚色文化中,婚房被布置成红色,就不难理解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