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的作战用常规动力潜艇一般就是250-350米的潜深,有部分双壳体核潜艇可以潜到500左右的深度。

中国的潜艇最深可以探索到海底多少米?

比如,093型核潜艇采用了水滴线型设计,其平行的艇体舯段长度明显比091型更长,为标准的拉长水滴线型。从线型上讲,拉长水滴线型具有和水滴线型相似的水动力性能,却避免了水滴型线形耐压壳体建造难度高、舱内设备布置困难的弊病,潜深达到了300米。尽管潜深不是最大,但是使用了规格更高、性能更先进的消声瓦,在消声瓦上还粘附了一层整体柔性蒙皮材料包裹,这层材料不仅对消声瓦引起的降低潜艇速度的流体阻力起到减小作用,还能大大降低潜艇的机械噪音,降低敌方声呐的搜索距离,显著提高核潜艇的隐蔽性。

中国的潜艇最深可以探索到海底多少米?

094“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最大下潜深度创造了国产核潜艇之最。由于094的耐压壳使用了新型材料――NS110超高强度钢材,作战深度得以空前地提升。据各方消息汇总之后分析,094核潜艇的作战深度达到了600米以上。这些参数已经接近或超过了美国海军的核潜艇,但是这样的新型材料加工困难,对于造船工业而言是一项挑战。

中国的潜艇最深可以探索到海底多少米?

但是,核潜艇下潜再深了也没什么意义,因为不仅每再加深1米都要对钢材提出更高的要求,得不偿失,而且在600米深度下的海底噪声已经让正在服役的绝大多数声纳侦测不到潜艇的踪迹了。另外,潜深最大的还是科考潜艇,中国的蛟龙几年前就已经超过了7000米,这个深度已经可以到达世界99%的海底。

其实军用潜艇下潜深度也有超过1000米的,只不过是个例:前苏联建造的685型攻击核潜艇曾创造过1250米的极限潜深(同类型潜艇中的最大潜深),而且还在1000米处进行过深海鱼雷发射试验;尽管685型核潜艇只建造了一艘,但其至今仍保持着核潜艇的最大潜深记录。

中国的潜艇最深可以探索到海底多少米?

理论上来讲,潜艇如果下潜的越深那么它的隐蔽性也就越好,而提升隐蔽性也是各国军用潜艇一致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就目前来看,不管是常规潜艇还是核潜艇,潜深基本上都不会超过1000米。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中国的潜艇最深可以探索到海底多少米?

首先,全力以赴打造一艘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潜艇就现在的技术而言问题不大,但建造者们必须要面对另外一个问题:高昂的造价!下潜深度越大也就意味着潜艇承受的压力越大,那么这就要求潜艇的材料必须能适应大潜深。

中国的潜艇最深可以探索到海底多少米?

以上文提到的685型攻击核潜艇为例,当时苏联为了追求下潜深度,不得不使用钛合金(加工成本非常高,蛟龙号就是用钛合金建造的)这种高强度的材料来建造685型核潜艇;除此之外还要对潜艇的耐压仓、艇内大气环境控制系统进行特殊处理。可想而知,建造一艘这种大潜深的钛合金潜艇所需的投入远超过造一艘合金钢潜艇。

中国的潜艇最深可以探索到海底多少米?

其次,过度追求大潜深或许会让军用潜艇在战略战术层面得不偿失。潜艇先前深度太大的话必然会牺牲其包括上浮、行进以及备战的机动灵活性;或许当潜艇正在准备时,目标已经就逃之夭夭了。

再次,通过增加潜艇的下潜深度来实现隐蔽对于军用潜艇而言其实是一种非常极端且低效的手段。因为海洋本身就存在诸多温变层,例如温跃层、盐跃层、密度跃层、声速跃层等,而这些跃层的存对水下通信和潜艇的隐蔽本身就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比如位于海平面之下100到200米处的温跃层,潜艇在这一区域航行时,位于水面的反潜平台如果不安装拖拽式声呐基本上很难发现。所以只要潜艇在温跃层的基础上再适当的增加一定潜深,其实就能达到隐蔽的效果。

综述而言,追求极致潜深对于军用潜艇在战争中的实际意义并不是很大,与其把精力花费在下潜深度上,还不如想办法进一步增强潜艇的静音效果。总而言之一句话,任何领域都适用物极必反的法则。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