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儿鲁班爷爷修”赵州桥建于哪个朝代,很多人都会唱,但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个传说(穿越),上小学时就知道是建筑工匠李春带人修的。至今1400多年,能“风雨不动安如山”,绝对是建筑史上的奇观。
怎么修建的,真不知道赵州桥建于哪个朝代。但想到过去家里的拱形门,修建时,工匠先像普通门口一样垒起竖直的墙,垒到一定高度,就在门口两边的竖直墙上放上一块木板,用砖在木板上面垒一个直径比门口稍大的半圆。然后,将砖侧立着沿着半圆垒砌一层,接下来就与普通墙体一样向上垒砌。最后,将木板上的砖取下,一个下部矩形上部半圆的拱形门就呈现在眼前。
另外,还见过用砖修建拱形桥洞的,与修建拱形门差不多,是在河道里先用土堆积一个桥洞形状的土堆,然后像修建拱形门一样,将砖侧立着在土堆上垒砌一层,等到整座桥建成之后,再将桥洞中的土堆去除赵州桥建于哪个朝代。
拱形门跨度就1.2m左右赵州桥建于哪个朝代,见到的拱形桥跨度大一些,也不过四五米左右,并且都是用砖修建的,而赵州桥跨度达37.5m,还是使用的大块的石头,其难度自然要高得多的多。但修建方法也许有共通之处,朋友们看呢。
如果单从历史上来说,赵州桥能排到第二赵州桥建于哪个朝代。除了小商桥,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建于隋朝,到现在已经1400多年了。位于河南的小商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同样建于隋朝,不过比比赵州桥早了11年。从这点可以看出隋朝的建造技术还是很厉害的。
不过有一点很遗憾,我们现在看到的赵州桥其实不是原本的古桥,而是50年代重修的,原本的古桥很大一部分都被拆除了。在30年代的时候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大师最赵州桥进行了考察,他发现桥体已经破败不堪,随时有完全坍塌的风险。就上报民国政府请求重修,但是没被重视。建国后这个要求被重新提出,1952年被批准。这次重修是历史上对赵州桥最大规模的一次维修。
因为桥上基本所有地方都已经破败了,在原有的基础上很难修好了。桥上很多石头已经完全风化。
专家们考察后得出的维修结论是:以极力保持桥的旧观为主旨。风化残毁过甚的石块须更换新石,东侧大券及小券倒塌三道单券须扶起按原式加铁榫重砌,残破券石更换新石。大小券石残毁约三分之一的换新石,略有残毁的用水泥镶补,稍有残缺的保持原状不动。据参加这次重新的专家称,几乎有87%的桥身都被换上了新石料,桥体内也被打上了钢筋混凝土。桥面上也被铺设了水泥,然后在上面铺上石板。
桥身上的护栏雕刻也被换成了新的,一些旧的雕栏被送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可以说,现在的赵州桥跟历史上的古桥,除了名字和外形一样,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联系了,可以说是一座完全的新桥。
针对这次重修,梁思成后来表达了非常遗憾,按照他的原本想法,是对桥体原来的部分进行维护,而不是全部拿掉换成新的。以下是梁思成的原话:
“直至今天,我还是认为把一座古文物建筑修得焕然一新,犹如把一些周鼎汉规用擦铜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样,将严重捐害到它的历史、艺术价值。……在赵州桥的重修中,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