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皇帝的龙袍是禁止水洗的,龙袍用特级丝绸作布料,然后缀以珊瑚、珍珠、美玉、孔雀羽等昂贵的材料,运用金线绣、缉米珠、缂丝等高超的技法打造而成华汉个人资料。只要一洗,先不说这些宝物会不会弄坏掉,它的版型、样式以及色泽都要降档次了,甚至可能缩水、染色等严重后果。
龙袍都是用香熏华汉个人资料、花熏、晾晒等方法去除异味,有小块污渍喷少许酒精探拭就可以了。皇帝每年都要做大事的衣服,轮换着穿都穿不过来,要有专门的人管理,以免着装失仪,所以不可能出现穿臭了的现象。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虽然没有洗衣粉,但是一样可以达到洁净衣物的效果华汉个人资料。
古代洗衣服称为浆洗,要用米汤浆洗衣物。去污的物理方法有用棒槌锤打华汉个人资料、皂角制成澡豆当洗衣粉。
用棒槌敲打衣服去污比较方便,而且能让衣服更加有蓬松感华汉个人资料。我小的时候虽然没有用过棒槌,但是夏天过完了,母亲会把用过一季的布帐子泡在热水盆子里,然后我们跳进去用脚踩,算是边玩边干活。
这魏晋时刻的人们发现皂荚树上的果子也有一定去污能力,这种东西不认识的人会以为是扁豆。将适量的皂角放入温水中,揉碎搅动,一直搅出层层的泡沫出来后,就可以将衣服放进去揉搓捶打,衣服也就洗干净了。
衣服洗净后,还有一个过程,浆洗:在大锅中放入米汤水或淘米水小火煮开,有钱人用淀粉稀释,再把洗净的衣服放入温浆水中,搅拌衣服让衣服吃透浆水,浸泡三五分钟,然后捞出用清水漂净,晾干。这样洗出的衣服清洁、干净,尤其是白色的衣服会显得更加洁白。面汤形成了一层保护膜,脏了以后,便于下一次清洗,衣服穿在身上服贴笔挺,看起来整洁更加有精神,而不是像皱巴巴的一团酸菜搭在身上。用米汤浆洗过的床单被套,既保暖,又耐脏,而且睡得很舒服。
后期人们还把皂角、香料、植物油等混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可爱的桔子形状皂角豆,这种就跟现代的肥皂差不多,在洗衣服的时候,擦在袖口领口等地方的清洁效果很好,所以也曾风靡一段时间。在魏晋时期,还有人做了胰子,把洗净的猪胰脏自然风干变硬磨碎,然后加上各种药材,以此来洗衣服,不仅洗衣服的时候可以用,如果加入香料,就可以洗澡,所以叫澡豆。现在有些地方,还把香皂称为胰子。
宋人周密记载了南宋京都临安已经有了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除了天然皂荚,如无患子等类的植物,也流传於民间,成为一种很好的洗涤剂。
澡豆的配方在各个时代千变万化,越来越细化,有洗脸的,洗手的,洗澡的,美容等等不同功效。红楼梦里贾府的小姐们吃螃蟹,预备了绿豆面子洗手。所谓的绿豆面子,就是绿豆粉加上香料制成的澡豆,做为去除螃蟹异味的洗手液。
最早的化学方法就是用“草木灰”:碳酸钾
普通的清洗方法,对染色或者油污不太起作用,这时候就要用草木灰了。人们在祭祀或烧烤活动时,偶然发现沾上一些物质的器物更容易清洗,进而寻找原因,发现了清洁衣物的奥秘。这种神奇的物质就是草木灰。
《礼记·内则篇》说:“冠带垢,和灰清漱。”意思是系帽子的带子脏了,就和着草木灰洗。这是因为草木灰中的碳酸钾能去除油污。原理是一般衣服上的难以清洗的脏物质以油脂为主,在碱性条件下,其水解程度加剧。而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就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而显碱性。所以能洗干净衣物。
《考工记》记载,古人把草木灰水里加入贝壳烧成的灰,然后拿来浸泡衣物,会使白色的衣物更洁白干净。这是因为草木灰水和贝壳灰可以发生反应,产生强碱——氢氧化钾。
专家分析,马王堆墓里面出土的麻织品,就是用草木灰清洗的。汉代人们在一些碱地上能够采集到含天然碱的碱土,具有极强的去污效果,好用而且实惠,汉朝的时候称这种洗衣粉为“卤碱”,唐朝的时候又改名为“石碱”。
明朝的时候,人们从开采天然石碱发展到了人造石碱,明朝一些商人们发现了这个商机,他们把蒿和蓼一起放进地窖浸泡,之后暴晒晒干,彻底晒干之后,将水淋在上面加浇面,便能制作出一份人造石碱,这种石碱目前是公认的工业革命前提纯度最高的石碱。
自打有这便宜方便的东西出现,洗干净衣服就更不是什么难事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