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1639年——1660年),满洲正白旗栋鄂氏出生,又作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之女顺治董鄂妃。她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尤其是野史中记载颇多,清世祖福临最宠爱的女人,宠冠后宫无人出其左右,当之无愧的一代“倾世皇妃”。

顺治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顺治十三年时(1656年),17岁的董鄂氏入宫成为顺治帝的妃嫔,直接晋封为“贤嫔”顺治董鄂妃。同年八月,她就被顺治帝立为“贤妃”。没过几个月,顺治帝就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顺治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这样的履历和晋升速度顺治董鄂妃,历史上绝无仅有,空前绝后。尤其,是在后宫礼仪和教条严苛的满清王朝,更是不可想象,从而也引起了顺治生母孝庄太后的不满。

顺治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不仅如此顺治董鄂妃,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过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诏大赦天下。大清王朝200多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后有大赦天下的,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她是独一份。这一年,顺治帝19岁,董鄂妃18岁。

顺治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直到今天,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库中,还依然保存着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和记载顺治董鄂妃。可见,此事千真万确,不容置疑。

董鄂妃也非常争气,在册封的第二年就生下了顺治的皇四子,可惜不满百天就夭折了,谥“和硕荣亲王”。董鄂妃在失去孩子后,神情恍惚,每天以泪洗面,郁郁寡欢,顺治皇帝也极为呵护她,时常陪伴左右。

顺治十七年(1660年)时,21岁的董鄂氏就在承乾宫病逝了。顺治帝悲恸万分并数日辍朝,之后亲自下旨:

“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皇太后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脱仰承慈渝,特用追封,加之送号。”

后来葬于清孝陵,赐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而且!为了体现身份贵重,不附帝谥,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

更夸张的是,顺治帝亲自御笔题写了洋洋数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盛赞董鄂妃生前的品德高洁,记述她生平的诸多事迹,言辞真情流露。

在皇贵妃董鄂氏去世的当天,顺治皇帝就立即下旨,令亲王以下,满、汉四品以上在京官员,公主、王妃以下的所有命妇,一律都到景运门内外祭奠,可谓是规模空前。

鉴于顺治对于董鄂妃一系列逾制的行为,民间开始有传言说,顺治皇帝在董鄂妃死后,心灰意冷,情难自已,选择到五台山出家为僧,发号“尘隐道人”。关于顺治出家之谜,已经成为“清宫三大疑案”,但多见于野史记载。

然而,据正史《清史稿》记载,顺治皇帝并没有出家。他生前信奉佛教不假,尤其是在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的确伤心绝望,甚至也动过出家的念头。但是,经过身边的高僧行森和尚开导,加之孝庄太后的极力劝阻,他最终放弃了出家的念头。可顺治的精神却再也无法振作起来,对于朝政事务已经彻底放弃,真的是“哀莫大于心死”。

在长期的抑郁苦闷中,顺治皇帝很快就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临终前,他和母亲孝庄太后商议后,留下遗诏,命自己的皇三子玄烨继位为帝,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感情,真的让人无比羡慕,却又无限惋惜。好在,顺治帝生前没能给她皇后的尊号,死后追封她为皇后,并且两人同穴而眠。

回答完毕!

参考资料: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端敬皇后行状》

古往今来,“爱情”一词,一直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话题。于是,当我们提到顺治皇帝时,总会想起顺治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

顺治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虽然在当时他们的爱情一直不被看好,但是在后世的眼里,是经久不衰,被世人所传唱的。

顺治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我想顺治的痴情,或多或少也是从他的父亲皇太极那遗传过来的。因为皇太极当初为了海兰珠,特意命人建造了象征爱情的关雎宫。不仅如此,皇太极还在海兰珠病重的时候,从打仗前线快马加鞭的赶回宫,去见海兰珠。

顺治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父亲的痴情已然如此,更何况顺治。顺治因为深爱董鄂妃,所以不顾政治朝局、不顾天下人的唾骂,便在两个月内就封董鄂氏为皇贵妃。

不仅如此,顺治还为董鄂妃两次大赦天下。一次是在董鄂妃被册封为皇贵妃的典礼上,另一次则是在她生下了皇四子上。

在清朝,大赦天下往往发生于这样的场合:

1、新皇帝继位,推恩天下

2、有自然灾害发生,施恩以祈求福祉

由此可见,顺治对董鄂妃的宠爱,逾越了礼制,终究没能“以礼止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直到遇见董鄂妃,顺治的不同寻常的一生便开始了顺治年幼登基的时候才6岁,所以在国家大事的处理上是由多尔衮和豪格代劳的。后来,豪格的势力被削弱后,多尔衮便成为了顺治的摄政王,并且一个人独揽了大权。

因此,多尔衮在世的时候,顺治的大部分时间是被控制的,这里面就包括他的婚姻。而清朝最开始为了培养和蒙古之间的关系,所以后宫绝大多数的妃子都是来自蒙古。

其实,顺治先后册立过2位皇后,而这两位都是蒙古女子。

一个是顺治母亲的侄女孟古青,是由多尔衮指婚的;另一个是孝惠章皇后,是由顺治的母亲挑选的。

顺治从小就被多尔衮压制,虽然身为皇子,但是实际控制权还是多尔衮。而顺治的母亲,为了拉拢多尔衮也付出了自己的感情。

顺治虽然知道母亲做的一切是为了自己,但是顺治对这两个人做出的一切,难免会产生一些怨恨。

针对这样的情况,顺治又怎么会对他们挑选的妻子动心呢?

当时的顺治,不仅在政治上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而且在生活上也无法让自己随心所欲。

正是因为董鄂氏的出现,才让顺治的生活重拾了斗志。

人人都说董鄂氏国色天香,知书达礼,在与顺治交流汉文化上,互为“知音”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董鄂氏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书法,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娴静气质美,而且悟性极高。

对于董鄂氏的身世,远没有蒙古博尔济吉特氏那么有地位。可顺治偏偏就是喜欢这样的女子,这也跟顺治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有关。

顺治在宫廷之中除了接受满族教育之外,还接受了很多汉文化的教育,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也会熟读经史子集。而在顺治的众多蒙古妃子之中,她们并不懂汉文化,对汉文化也没有什么好感。

因此,他是知音难寻,最后发现董鄂妃不仅对汉文化比较了解,而且还精通书法,这让顺治觉得遇到了知音,自此之后更是宠爱有加。

除此之外,董鄂妃还善解人意,性格温和。因为董鄂妃总是亲自安排饮食,饭菜做好后更要先品尝才送到顺治那里。而当顺治批阅奏章时,董鄂妃也常陪伴在他身边。更难得的是,她还会常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就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她也往往为他们说情。

有这样善解人意、性格温和的董鄂妃,也难怪顺治会对她做出逾越礼制的事情。

综上所述,顺治这一生,其实也有很多的无奈。幼年时的他壮志难酬,治国理念得不到支持。并且在自己的婚姻上不能自主,不能将自己最爱的人封为皇后。

而顺治之所以能够宠爱董鄂妃一人,不仅是因为董鄂妃的漂亮,更多的是董鄂妃给了很多顺治一直所欠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