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三国志》里没有任何人的道号大冢宰,连司马懿个人生平也没有详细记述。至于“水镜”司马徽、“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小说里有。“幼麟”姜维、“冢虎”司马懿等这些道号,都是坊间传出来的吧!
♥冢,坟墓,山顶的意思大冢宰。三国影视剧里经常有“冢中枯骨”一说,意思其人就像坟墓中已经腐朽掉的尸骨一样。冢虎,可能就是指隐藏在墓中待机而起的猛虎,其个性特征就是隐忍、凶狠!即使出自坊间,其用于描述、总结司马懿,确实精准,不含褒贬之意。
♥陈寿《三国志》里没有司马懿本人的专属记载大冢宰,但出现过抚军大将军、太傅、宣王等职位、爵位的记载。司马懿是东汉世家子弟,出身名门,在赤壁之战后出仕。曹操在世时,曾外任到淮河流域,致力于屯田,大兴淮河流域水利,为曹魏以后屯田总结了先进经验。曹操观其有鹰视狼顾之相,料司马懿绝非“池中物”,不会自甘人臣。遂叮嘱曹丕,要重用司马懿辅佐曹氏家族,但绝对不能赋予其兵权。就这样,注定了司马懿如履薄冰、诚惶诚恐的一生。
♥曹氏提防司马懿是有一手。但诸葛亮多次伐魏,曹休大冢宰、曹真、曹爽包括夏侯驸马等曹氏亲贵多次被诸葛亮打败,危及曹魏存亡。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起用司马懿。司马懿在与蜀汉诸葛亮交手过程中,因为深知自己的危险处境,经常用坚守策略对付诸葛亮,将“养寇以自重”的策略运用到极致。在配合曹氏亲贵出征过程中,即使取得战绩,也不争功,将功劳让给曹真、曹爽。就这样,司马懿隐忍多年。终于,在高平陵之变,将权臣曹爽踩于脚下,夺得曹魏绝对控制权,为西晋大一统奠定基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