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的这个问题很犀利郭沫若资料介绍,郭沫若自然是有金句的,只是不及鲁迅先生的金句出名。究其原因,就不得不从两人的人品和文品说起。

郭沫若资料介绍:感觉鲁迅作品中的金句很多,郭沫若的作品中有没有?

一、90后海归挑衅80后文坛前辈郭沫若资料介绍,是炒作还是真性情?在100年前的五四时期,鲁迅和郭沫若正是那个时候走在文坛风口浪尖上的80后和90后。天生自带话题,自带标签,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

郭沫若资料介绍:感觉鲁迅作品中的金句很多,郭沫若的作品中有没有?

郭沫若资料介绍:感觉鲁迅作品中的金句很多,郭沫若的作品中有没有?

鲁迅本是十分珍视年轻作家的。但是郭沫若故意挑起争端郭沫若资料介绍,化名杜荃发文斥鲁迅为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鲁迅一眼识破,只回骂了一句"才子加珂罗茨基(流氓痞棍)"。尽管两个人文学主张不同,一个活跃于文学研究社,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一个活跃于创造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但是两人有着共同的革命本质和品格,本应是新文化阵营携手共进的双子星。所以郭沫若这一出着实让人看不明白。难怪胡适也对其颇有微词"郭沫若这个人反复善变,我是一向不佩服的。 "从气量和胸怀上,郭沫若已经相差鲁迅一大截。

二、"集古今肉麻之大成"郭沫若资料介绍,郭沫若的诗歌常人欣赏不来。五四时期文人的白话诗歌尚写的十分蹩脚,胡适的第一本诗集《尝试集》也真的只能算是尝试尝试。然而郭沫若的《女神》横空出世,打破了白话新诗的僵局,其辛辣大胆的用词,火山喷发般的气势,当真属五四新诗的第一人。其人更如其诗一样恣意奔放,相传郭沫若有一次作新诗灵感泉涌,竟然激动得赤足在草地上打滚。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郭沫若资料介绍,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郭沫若《天狗》

诗歌自古曲高和寡,郭沫若的恣意的诗风更是如此。林语堂曾评价郭沫若"集古今肉麻之大成"。其实脱离五四时代的大背景,单单品读其诗词,真的很难理解,更不要说喜欢它并去背诵了。然而小说本来就是从唐传奇、话本等茶楼说书文化演变过来的,所以从"接地气"的这个角度,也注定是鲁迅的金句流传更广。

三、人若活成狗,金句没人瞅。

就史事资料来看,郭沫若是当之无愧的"无耻文人"。一是其见风使舵。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两派之间游走。看到国民党比共产党有优势,就立马忘记自己曾经指着名字骂过蒋介石。在文革期间投靠毛主席除四旧的队伍,又在文革结束后庆贺四人帮的瓦解。二是其卖友求荣,过河拆桥。郭沫若参加南昌起义没有成功,就邀请鲁迅和他一起抨击旧社会。鲁迅同意了,并且主张重新创办"创造周报"。但是后来他却发表了一系列观点来攻击鲁迅。三是其性格好色软弱。感情生活糜烂,喜始乱终弃。这些情场艳史,笔者就不再多赘述了。

如此言行不一的人,他说的"金句",又如何具有说服力呢?然而其人品的缺陷,依然无法掩盖其文学史上的成就与贡献。以下是笔者精心挑选出的金句,供大家品鉴。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读书楹联

"不是骂人丑便可以掩盖得了自己的丑。"

——出自《文章·相见以诚》

"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那还成个什么世界。"

——《小草也有春天》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屈原》

金钱的魔力实在不小。它已经吃遍了全世界的穷人。

——郭沫若《金钱的魔力》

我们人人要存着必胜的决心,然而我们也要不怕屡败的挫折。

——郭沫若《抗战与觉悟》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一往文学作者:沐阳的天堂)

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名的大才子,他一生所学涵盖各个学科,极为驳杂,不仅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拥有历史学家、教育家等多个名号,在中国文艺界乃至政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郭沫若资料介绍:感觉鲁迅作品中的金句很多,郭沫若的作品中有没有?

郭沫若一生经历过多次婚姻,其中不乏浪漫前卫的跨国婚姻,下面就由笔者来给大家讲述下他的爱情故事。

郭沫若资料介绍:感觉鲁迅作品中的金句很多,郭沫若的作品中有没有?

郭沫若资料介绍:感觉鲁迅作品中的金句很多,郭沫若的作品中有没有?

郭沫若资料介绍:感觉鲁迅作品中的金句很多,郭沫若的作品中有没有?

第一任夫人——张琼华

张琼华与郭沫若一样,同是四川乐山人,二人很早就由双方家长订了亲,他们的结合还是属于传统的包办婚姻。为此,郭沫若还特地在他的著作中将其称之为“黑猫婚姻”。原来在四川乐山,人们如果去集市买猫,为了防止被猫抓伤,他们往往会将猫马上装进一个口袋里,以至于自己买的猫到底是黑猫、白猫或者花猫都不知道,只有回到家确保猫不会逃掉后,他们才知道自己买了个什么猫。

郭沫若19岁时,正式迎娶张琼华。然而直到新婚之夜,郭沫若才发现自己的妻子竟然是个缠着小脚的乡下姑娘,这下笔者突然也能理解郭沫若为啥要将自己的第一次婚姻称之为“黑猫婚姻”了。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青年郭沫若受不了了,所以他并没有享受新婚之夜,而是躲在书房里读《庄子》。后来还是在父母的督促下,郭沫若才与张琼华圆了房。

1914年,郭沫若东渡日本,夫人张琼华并未随行,这一别就是25年。1939年,正在重庆任职的郭沫若因为父亲病逝回到久别的乐山。时隔25年,夫妻二人终于再次相见了,只是郭沫若身边已经有了第三任妻子于立群。乡下女子张琼华虽有怨气,但也不发作,相反她还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给于立群住。新中国成立后,在郭沫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长时,张琼华还特意从乐山去北京看望郭沫若,只是刚刚上任的郭沫若太忙了,只有秘书接待了她。不久,张琼华又回到了乐山老家,直到1980年去世。

该如何概括张琼华的一生呢?独自一人过活,还得操持家务、侍奉公婆——只能说她经历了很多才子诗人包办原配一样的惨淡遭遇。

第二任夫人——佐藤富子

1914年东渡日本后,在一次去医院探望挚友的过程中,郭沫若认识了护士佐藤富子。佐藤富子的温柔善良打动了郭沫若,郭沫若几乎是一见钟情般地爱上了这位美丽的护士。郭沫若壮起胆子给佐藤富子写了信,信中说起了自己的身份、成长经历以及包办婚姻。巧合的是,佐藤富子就是因为不同意家中安排的包办婚姻才逃到了东京。看完郭沫若的来信,佐藤富子不禁有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虽然双方父母都不同意二人的情投意合,但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并且决定同居。同居后,郭沫若还给佐藤富子取了个中国名字——郭安娜,而安娜前后总为郭沫若生下5个儿女。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不得不逃回祖国抗战,而安娜却被日本警方以“间谍嫌疑”的罪名关进了监狱。在监狱里,安娜受尽了狱警的百般折磨,直到一个月后才被放出来。出狱后,安娜没了工作,为了抚养5个儿女,她只能到处打工,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安娜激动不已,想着终于能回到丈夫郭沫若身边了。于是,她便写了封信托人送给远在异乡他国的郭沫若。得知郭沫若身在香港后,她便马上带着儿女奔赴香港了。久别多年的患难夫妻二人,还未诉尽离肠,安娜便被旁边的女子和5个孩子吸引住了目光。经郭沫若介绍后,安娜才得知那是丈夫回国后新娶的妻子于立群和他们的儿女。伤心欲绝的安娜一下子就晕过去了,但最后为了孩子,她还是不得不妥协让步,选择接受这个无情的事实。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成了中央领导,他与第三任夫人于立群一起生活在北京。而安娜经周恩来总理的安排,顺利加入了中国国籍,并且成了上海市政协委员。从此,郭沫若与安娜的联系逐渐减少,但1978年郭沫若病重时,安娜还是去北京看望了他。1994年,安娜在上海病逝,享年101岁。

第三任夫人——于立群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从日本回到上海,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于立群。而于立群却早已久闻这位大才子的大名了。二人还有另外一层牵连——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在担任《大公报》记者时,曾与郭沫若相好过,只是后来因为于立忱自杀,两人才没有走到最后。1938年1月,郭沫若与于立群在武汉同居,次年在重庆补办婚礼。

于立群也是一个非常有才情的女子,因为家学渊源,她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擅长诗词格律,而且写得一手好字,是有名的书法家。所以郭、于二人的婚后生活过得非常和谐融洽,颇有些琴瑟和鸣的意思。

1979年,也就是郭沫若死后的第一年,于立群也去世了,时年64岁。

郭沫若曾写出过让他名噪一时的诗集《女神》,而笔者觉得张琼华、佐藤富子、于立群这三位女子便是他现实生活中的“女神”。她们各有各的优秀品质或才情,于是便有了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