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出来过几次广州人讲粤语:

三分钟先生粤语:广州人在香港说粤语会被听出是广州人吗?

(1) 有一次去便利店就听见一个人在说“充值两百”,后来便利店的姐姐说,“增值二百,请拍卡三分钟先生粤语。”大家好像说“两百,两千”和“二百,二千”都可以。保守地说一下,广州使用“两千/两百”的频率比香港高,香港较少听到。我通过对一些剧集、电视节目、新闻报道和日常对话的调查大致得出这个结论。

三分钟先生粤语:广州人在香港说粤语会被听出是广州人吗?

(2) 表示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在广州话里读mai1(咪),需要变调三分钟先生粤语。香港粤语里读mai5 (同“米饭”的“米”),不变调。有一次有一个人坐地铁手里拿了个手机导航,用粤语跟旁边人说,“呢个站落再行500咪.....”从举动和语言来看,广东人无误。

三分钟先生粤语:广州人在香港说粤语会被听出是广州人吗?

(3) “吸管”在香港叫饮筒或者饮管三分钟先生粤语。口音上差别较小,主要还是用词上的一些差异。(4) 香港人从不称呼自己说的语言是“白话”,通常叫“广东话”,也有人叫“粤语/中文”

我曾经也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做事经常虎头蛇尾,刚开始激情满满,没几天就没有“然后”了三分钟先生粤语。甚至不敢看那种厚一点的书,因为我从来就没看完过。每当我兴致勃勃开始个什么事儿的时候,一定会有不同的人出来泼冷水,很不屑地说“你也就两天半新鲜”,又或者出于关怀地说“差不多就行,没必要那么拼”。于是,很自然的,不光是别人不相信我能坚持什么事,就连我自己也不相信,因为我从来就没坚持过。

三分钟先生粤语:广州人在香港说粤语会被听出是广州人吗?

三分钟先生粤语:广州人在香港说粤语会被听出是广州人吗?

我罗列了自己尝试过的各种事情,发现每次都是因为兴趣或者好奇而开始,但是多数由于激情殆尽而终止。很多事情做着做着就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而再往深层挖,会发现其实是缺少一个能支撑自己持续走下去的动力。当然如果一个人默默坚持,身边没人支持不说,偶尔还有些泼冷水的人,自己做了也没有什么反馈,好与不好都是自己面对,想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光靠自己的意志力控制着自己去坚持,还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只有三分钟热度的人要怎么坚持呢三分钟先生粤语?1. 想清楚了再开始要坚持的事情必须是你十分特别非常想做的事情,通过坚持这个行为你希望达到什么目标,这一点一定要想清楚,这就是通常意义上说的初心。因为这个是支撑你走下去的动力,也是想放弃的时候要回顾的东西。如果最开始没想好,一时兴起就开始了,那慢慢就会质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进而以放弃告终。2. 让进度视觉化你可以用大的计划表把进度放在墙上,也可以利用各种习惯培养软件记录自己行动的情况。这样会给自己造成一个心理暗示,也会出现因为完美主义或者强迫症希望把数字画满的冲动。看着自己持续行动的记号,会产生更多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以激励你继续行动下去。

3. 找到同样在努力的人,加入他们与优秀的人为伍,你也会优秀起来。每天看到那么多积极上进的人同时马不停蹄的奔跑着,自己不努力都不好意思。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支持系统”,找到你行动的支持系统,对助力你完成目标将大有帮助。记得一定要找积极向上和你有同样目标的人,如果你和负能量的人在一起,那只会加大你行动的阻力。我运用以上方法去坚持,去培养习惯,现在坚持写作一年多,坚持做读书日签一年多,每年读书超过100本以上,虽然没有每件事都做到持久,但终于可以脱掉“三分钟热度”的帽子了。这些方法你也可以试试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你也可以学会坚持。我是头条号作者欧阳芊双,如果答案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关注。

韩愈本身就是说粤语,当时叫官话,也叫白话,他不是听不懂粤语,是听不懂当时的百越语言,他管这种听不懂的语言叫鸟语。当时的中原人将南方各族统为百越,人数较多的包括苗族、壮族等,也就是今天广西、贵州、云南的主体少数民族,其中今天的布依族,就是百越的意思,是周恩来总理以北盘江为界,将壮族一分为二,江以南称壮族,江以北称布依。韩愈听不懂的其实是苗语、壮语、布依语等等,其实也听不懂今天的普通话(满州语、女真语),但他能听懂今天的粤语和客家语。

由于历史上多年战乱,中原人避祸南移,成为今天的客家人,再加上蒙古、女真人先后入主中国,古代官话地位旁落,成为南粤语言,而当代北方人听不懂粤语,误搬韩愈的话,以为南方语言是韩愈说的鸟语,大错特错也,正好搞反也,如果韩愈翻生(复活),必定会说:有冇搞错,点解而家全部人都讲鸟语?(为什么现在所有人都说女真话)

在此试引韩愈诗《湘中》一例为证:

湘中

[ 唐·韩愈 ]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这诗用普通话读明显不押韵,用粤语读来不但抑扬顿挫,而且“波、罗、歌”是押韵的。这样的例子在唐诗中比比皆是,用粤语读唐诗,其韵律就像唱歌一样,且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