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八零后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剧新包青天铡美案,恐怕很多人都会投票给《包青天》,这是一部单元剧,包拯、展昭、公孙策,还有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几个名字至今仍耳熟能详,大概比数学公式记得更牢。在讨论《新包青天》之前,不妨先探讨一下为什么这个IP能够备受瞩目。

新包青天铡美案:如何评价黄维德再度拍摄《新包青天》?

新包青天铡美案:如何评价黄维德再度拍摄《新包青天》?

角色设定部分金超群新包青天铡美案,毋庸置疑,他就是真正的包拯,深明大义不畏强权,能通阴阳两界,换成别人恐怕难以达到这种效果。当然,比较夸张的化妆方式也为其增色不少,展昭为武,公孙策为文,前者英俊潇洒气宇轩昂,与时下弱不禁风的偶像们不同,一招一式拳拳到肉,行云流水的武打动作不知道征服多少双关注的眼睛。公孙策则循循善诱,能够抑制住展昭的冲动,从细节发现问题,对案件侦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包青天铡美案:如何评价黄维德再度拍摄《新包青天》?

新包青天铡美案:如何评价黄维德再度拍摄《新包青天》?

整体格调部分就像《新白娘子传奇》一样新包青天铡美案,那个年代的台湾出品总是带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戏剧性”,有点像把摄像机对准舞台,表演时痕迹很重,却很有特色,用这种夸张很容易就能把观众带入情境。《包青天》里的故事大多带有玄幻诡异的色彩,若用平淡为格调,很难有说服力,也正是这种特色首先做到抓人眼球,然后才促使观众去关注剧集本身。

新包青天铡美案:如何评价黄维德再度拍摄《新包青天》?

说完这些,《新包青天》究竟好不好看相信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时隔多年,尽管为重新拍摄,但主要角色设定跟整体基调并没有任何改变,包括单元剧的呈现方式,可以说,这并非是旧瓶装新酒,而是发酵好的清冽陈酿,但不同的声音也会有,毕竟如今审美已经大相径庭新包青天铡美案。

除了前面提到的两处新包青天铡美案,究竟《新包青天》还有哪些部分值得花费时间观看?

首先是难能可贵的“古早感”连买蛋糕都要追求“手作”、“古早感”的今天,一部剧能轻松将观众带回到几十年前,这点难能可贵,借助《新包青天》,观众们尽可以回忆起当初的快乐单纯,当然可能还包括为了看电视而耽误起床的青涩经历,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曾经鼎盛的审美?除了人云亦云,更重要的是不自信,其实一部剧无论年代,也无论好与不好,只要能在某一个点契合心灵,它就值得被观看和欣赏。

其次是惩恶扬善的畅快感对错有序,赏罚分明,该用狗头铡的就别想用龙头铡,在包拯眼中,这就是他坚持的正义,也是这个社会该坚守的底线。纷杂之中,保持这种高洁十分不易。《打龙袍》、《白龙驹》、《黄金梦》、《铡美案》、《通判劫》,五个单元用十集左右讲一个故事的速度向前推进着,其实单看名字基本能做到耳熟能详,但影视作品的魅力便是用图像再一次感染观众。

安慰那些遭受不公的心灵,也旁敲侧击地告诫图谋不轨者,真相不可能被遮盖,正义也不可能永远不来,这种现实意义也给《新包青天》以更多看点。中国人的相处中总是存在很多灰色地带,人情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但在这部剧中,“法不容情”被反复强调:狸猫换太子一案中包拯一语道破天机,真正的罪魁祸首正是权势地位,于是杖责龙袍,而《白龙驹》中展昭也在兄弟情义中选择秉公执法,看的时候或许热闹,静下心来,编剧的苦心可见一斑。

工作很累,学习很累,看剧是消遣,但最好也能带给观众一些附加意义,比如情感上的共鸣,或观点上的别无二致,这些《新包青天》都能给到,最后的最后还要夸一夸演员,真的都有用心诠释,这几个由他们塑造出来的角色简直成为其个人标签,有幸参与这样的经典,想必也是演员们的梦想吧,哪怕会有形象固化的隐忧。

在第三集新包青天共有为五个单元,分别为:《打龙袍》01-12、《白龙驹》13-24、《黄金梦》25-37、《铡美案》38-48、《通判劫》49-61。

新包青天铡美案:如何评价黄维德再度拍摄《新包青天》?

其中《打龙袍》 讲述了展昭协助包拯彻查了“狸猫换太子”一案。

在《打龙袍》第三集中:

包拯震撼至极假称李妃为多年失散的远亲带回开封,安顿妥当,并以老夫人相称,更要求张龙赵虎亲自带人守在厢房门口确保老夫人安全。

李妃向包拯担言,当年李妃果然先行产下一子,刘妃为争后位教唆太监郭槐勾结产婆,以剥去皮毛狸猫换去婴儿谎称李妃产下怪物,并命承御宫女寇珠将婴儿带出城掐死掩埋。寇珠不忍将婴儿交首领太监陈琳,决定夹带出宫交予八王爷,八王爷则谎称是自己所生,将皇子留在府中抚养长大。狸猫替换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