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A的赛场上,无论对手之间私下的感情怎么要好,到了场上就是针尖对麦芒,谁都不会手下留情英超为萨拉默哀。每一次进攻防守都是全力以赴,甚至会为一记犯规,对手之间互喷“垃圾话”发生冲突。这也许就是NBA的魅力所在,在这里是男人之间的战斗,没有同情和怜悯,只有强者才能一路走下去。
很多名宿都在抨击现在的球员打球“软”英超为萨拉默哀,不像80.90年代一样,一场比赛平均就80.90分,大多数时候球队都纠缠在防守上。看看乔丹受到“坏孩子军团”的侵犯,奥尼尔一拿球就是包夹,被各种小动作伺候着,他们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不断击败对手,走上自己的称王之路。
现在的联盟并不是强度不够英超为萨拉默哀,只是少了统治级别的内线而已,得分越来越高,但是强度并没有随之减弱。看看仅仅一个季前赛,都有那么多人受伤,不是球员身体不够好,确实是对抗太大。看看2009——2010总决赛,凯尔特人和湖人的7场鏖战,那防守强度可以说让人窒息 。所以说现在的联盟打球并不“软”,只是更追求进攻的高效。
不过在NBA的赛场上英超为萨拉默哀,球员并非只有这样“铁血”一面,同样也“柔情”的时候。而且这一幕是出现在,那个强调身体对抗的90年代,我们的两位主角分别是皮蓬和麦迪。
猛龙时期的麦迪是虽然还不是明星球员英超为萨拉默哀,不过身体状态却是最好的时候。他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和卡特一起上演各种扣篮表演。尽管那个时候的麦迪还是“菜鸟”,不过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在面对皮蓬的防守时,他差一点吃了大亏,幸好皮蓬及时出手,才避免了危机的发生。
皮蓬作为历史最好的小前之一,又是乔丹身边最得力的帮手,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是联盟顶级。当麦迪准备骑扣皮蓬的时候,他才发现“皮二爷”始终是你“皮二爷”。皮蓬站在篮下就跟一堵墙一样稳固,麦迪在对抗中失去了平衡,眼看就到直接倒地,搞不好就会搞成重伤。这个时候皮蓬眼疾手快的反手背住了麦迪,让他没有倒下去,还非常友好的拍了拍麦迪的屁股,这位年轻人的冲劲,得到了皮蓬的认可。
皮蓬完全可以只顾防守,不用去理会麦迪,用他们“老牌”球员的说法就是,你想骑扣对手,就得冒着受伤的风险。可是他却没有对麦迪置之不顾,看来在那个“铁血”年代走出来的球员,也有“柔情”的时候,皮蓬这一举动也是感动了无数的球迷。
NBA就需要这样的正能量,不断去改善比赛的环境,不然以后的防守就不叫“强硬”,只能叫“脏”了,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有关这位萨拉,我不熟悉;对于他的老东家和新东家,两支球队我也不太熟悉。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名字和我的主队利物浦的萨拉赫很像的话,也许我都不会注意这条新闻。
我无意在这里说些什么一定要平安之类的话,因为我就是想就这个话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在网络上大发自己对陌生人的爱心,却连回家路上乞讨的老人和孩子都懒得伸出援手。
这是昨天我在某足球app下发表的一条评论,然后收到了这些回复:
我其实猜到了我说的这句话会招致一堆人的抨击,但我还是要说,因为说实话,这个网络上最不缺的就是圣母。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发表评论,说希望这个球员一定要平安什么什么的;可是我却几乎没看到有人说,希望机组全体成员平安的。同样都是一架飞机上的,为什么那个被报道出来的球员就获得了这么多的祝福,而飞行员等人却得不到几句平安?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笑话,一个比较黑色幽默的笑话:
“听说在某地因为战乱死了3000个平民!”
“哦。”
“听说在某地因为战乱死了2999个平民和一个9岁的孤儿!”
“天哪,那个孤儿太可怜了,好心疼!”我们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做不到对谁都倾注足够的心血和关注,这很正常。所以,对某些重点突出的人物表达出自己的兴趣,以及倾斜相应的认知资源,这是我们的本能。
但是如果非要表现出自己的这份爱心,那就过分了。对于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国人,能展现出这样的同情心;面对要饭的人,或者说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就置若罔闻,还振振有词“我怎么知道他是不是骗子”,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现在的网络评论区,似乎展现自己的爱心、善良、仁义道德是一种政治正确,所以我们看到,那些关于LGBT的、种族歧视的、保护动物的新闻,下面多得是这种圣母评论。
毕竟,打几个字不花钱,廉价的爱心谁不喜欢发呢?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