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鹿敏的问题上,我发现很多人根本不懂排球。有人说周鹿敏是1981年“躺冠”,这固然是因为她在那届比赛中没有上场,但这并不能证明周的水平差。其实看过她比赛的人,尤其是看过她在上海队比赛的人,都知道她的实力,那可以用“威风八面”来形容,远不是后来的诸韵颖可比。我之所以说很多人(包括一些所谓“优质体育作者”)根本不懂排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二传手有两种,以这两种之间的本质区别。一种是打五一配备的,即二传手专职传球,基本不参与进攻,只是通过拦网和偶尔打二次球得分,这是目前世界排坛的主流。另一种是打四二配备的,二传手转到前排时经常当接应使,自己也重扣,同理,另一个“接应二传”也是如此,这就是“接应二传”这一称呼的来历。四二配备的好处是总能保持前排三点攻,缺点是由于传球的质量不如五一配备,所以更依赖攻手的硬实力。世界排坛的劲旅当中,只有古巴队一直在坚持使用四二配备,这也是根据人家的攻手实力超强这一现实而采用的策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排坛还不是五一配备的一统天下,四二配备仍有一定的地位。1981年那支中国女排,实际上是既能打五一配备,也能打四二配备的。袁伟民指导可以根据对手的不同和场上形势的变化而灵活地调整战术,多出来好几种选项。当时队中的周鹿敏和张洁云(男排明星汪嘉伟的前女友)都是这种既能当二传也能打接应的选手。张洁云因为相对侧重“接应”,加上主力接应陈招娣的伤病比较严重,而获得过几次上场机会,但周鹿敏则因为全队始终没有使用四二配备打法而未获上场机会。一年之后打世锦赛,袁伟民手里又有了两张新星好牌,一个是极有灵气的二传手杨锡兰,另一个就是攻击能力超强的接应郑美珠。郑的身材不高但臂展超长,弹跳也好,174厘米的她扣球高度竟与当时队内第一高度郎平相等(袁伟民曾经说郑美珠是他所带过的队员当中身体条件最好的一个)。杨周葆元、郑两人的崛起,促使中国女排彻底放弃了四二配备的打法,专打五一配备,于是周鹿敏和张洁云这两位“二传+接应”模式的老将,从此便淡出了排坛。这便是事情的全部真相。
福建水师的真正创始人,应该是左宗棠周葆元。太平天国平定以后,左宗棠南下兴办南洋,李鸿章在北方兴办北洋。
两个人势均力敌,都希望在洋务运动中,建立一番功勋周葆元。那个时候的左宗棠还没有老,依旧意气风发,时任闽浙总督。
这一年左宗棠南下剿灭了太平军的残余力量。同治五年,左宗棠上书建议在福建兴办轮船厂。此后大量购买机器周葆元、船槽。
同时左宗棠在福建创办了船政学堂,专门培养造船人才和海军人才周葆元。所以说是左宗棠一手操持起来的南洋海军。
这个时候西北地区叛乱再起,左宗棠临危受命,转任陕甘总督前去西北平叛。可是他始终放心不下福州船政的工作,于是他找到了沈葆桢,希望沈葆桢能够接替他完成这项创举。
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也是福建水师建立者。左宗棠本打算在福建地区大展拳脚,机器也弄回来了,学校也办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也花大价钱请来了。
可是这个档口上,西北叛乱已经无法视而不见了。左宗棠作为晚清最能打仗的将领,他自然是被慈禧看中,肩负了平叛的重任。
六年,命为总理船政大臣。初,左宗棠创议於福州马尾山麓濒江设船厂,未及兴工,宗棠调陕甘,疏言非葆桢莫能任。葆桢释服,始出任事。造船坞及机器诸厂,聘洋员日意格、德克碑为监督。月由海关拨经费五万两,期以五年告成。附设艺童学堂,预募水勇习练驾驶。---《清史稿》
但是福建水师才有了一个雏形,如果就此撒手,一定会错过最好的时机。而且前往西北真不知道要打多久,能不能回来还不一定。
为此左宗棠必须要找一个靠得住的人,前来担任船政大臣。这个时候左宗棠想到了沈葆桢,他是林则徐的女婿,此前也是江西巡抚,参与过平定太平天国的军务。这个时候的沈葆桢母亲去世,所以长期在老家福州丁忧。为了表示诚意,左宗棠连续两次请沈葆桢出山,结果两次都被拒绝,表面上的理由是重孝在身。左宗棠想到了沈葆桢的顾虑,所以就上书朝廷,希望船政大臣可以绕过闽浙总督,直接向朝廷负责,这样一来第三次去请沈葆桢的时候,他便欣然答应了。沈葆桢担任船政大臣以后,兴建船坞和机器厂,同时设立了艺童学堂。打造了20艘战船,真正组建了一支福建水师。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海军部队。
福建水师初战告捷,沈葆桢却主动将机会让给了北洋水师。很多人对福建水师不熟悉,因为北洋水师的名气更大,所以南洋水师就显得有些低调了。沈葆桢的事业如火如荼的时候,日本人觊觎上了台湾的地盘,带领部队强行登岛,与当地百姓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此后沈葆桢得知此事,立刻上书朝廷。朝廷命令沈葆桢带领刚建立的福建水师和淮军数千人前往作战。
日兵已登岸结营,葆桢据理诘之。晓谕番族遵约束,修城筑垒为战备。提督唐定奎亦率淮军至,日人如约撤兵。乃议善后事宜,疏陈福建巡抚宜移驻台湾,吏治军政方能整顿,诏如所请。---《清史稿》
结果日本人果然被沈葆桢给打走了,此后沈葆桢因功被封为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地位和李鸿章有的一比。
这个时候朝廷也意识到了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的重要性,所以打算着手打造这两支舰队。北洋是李鸿章,南洋是沈葆桢。
可是朝廷没钱啊,朝廷的经费打造一支北洋水师都是捉襟见肘的,更别说打造南洋水师了。结果沈葆桢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沈葆桢向朝廷上书,主动表示可以暂时搁置组建南洋水师的计划,毕竟北洋水师负责保护京城,责任更加重大。沈葆桢主动将经费让给了李鸿章,这赢得了天下人的赞叹。当时谁都想凭借自己手里的这支军队向上爬,可是沈葆桢却能够做到以大局为重,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也就是为什么南洋水师没有北洋水师出名的重要原因,此后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实在是辜负了沈葆桢的厚望。
左宗棠西北建功,却也遗恨伊犁。作为福建水师最早的奠基人,左宗棠不辱使命,在西北平定了捻军叛乱。此后左宗棠并没有时间回到福建继续兴办水师。
因为他想起了多年前,他和沈葆桢的岳父林则徐在船上的一席谈话。那个时候林则徐就告诉左宗棠,新疆是中国最重要的领土,那里水草丰茂,山川富饶,绝对是一颗塞外明珠。千万不能把新疆给丢了。
左宗棠每每想起林则徐痛心疾首的警告,眼泪便控制不住地夺眶而出。清朝的腐败无能,已经丧失了太多领土,如果连新疆也丢了,那么关中之地乃至整个北方都将沦陷。
为此左宗棠主动上书请求收复新疆,当时阿古柏已经在新疆建立汗国,如果再不动手,那么新疆的归属权真的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此后左宗棠抬棺出征,一路追击,就算是老婆儿子都在这期间去世,他也没有离开战场。最终左宗棠将阿古柏的军队给击败了。左宗棠如愿收复了新疆,使得这片领土再次回到了中国人的手里。
但是在伊犁谈判的时候,左宗棠万万没想到,清廷居然做出了妥协,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地盘割让给了沙俄。左宗棠痛心疾首,万万没想到,和谈的结果如此不堪,当初还不如直接进军,彻底击败沙俄。
总结:清朝的赔款足以建设10个福建水师了。福建水师的建立之所以被搁置,主要就是因为经费的问题。李鸿章为了自己的利益,把经费都用在了北洋水师之上,北洋水师也就成了他安身立命的老本。
其实清朝赔款那么多,如果早点拿出来建设属于自己的福建水师,早就能够在海上击败列强了。可怜清朝只知道赔款,后知后觉地建立了北洋水师,最终还是赶不上人家的步伐。
参考资料:《清史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