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路遥在1982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巧珍是其中的女主角朱丽珍。
我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朱丽珍,巧珍为啥嫁给马拴?
要了解一件事情原因,我们先要了解这件事情本身,也就是了解巧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丽珍。
巧珍是村里最美丽能干的姑娘,家庭条件也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没读过书朱丽珍。她一直仰慕高加林,但却觉得自己和高加林是两个世界的人,自知配不上,她也只是默默地喜欢。
因为种种原因,高加林又变成了种地的农民,巧珍心疼却也高兴,因为高加林和她终于是同一个层次的人了,那拥有最美丽能干的姑娘也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她勇敢地表白,和高加林走到一起朱丽珍。
但是高加林阴差阳错之下又脱离了农村,到县城当通讯员,与自己有精神共鸣又可以帮助自己事业的高干姑娘认爱,选择与巧珍分手朱丽珍。
巧珍在高加林的犹犹豫豫的沉默中明白了一切朱丽珍,率先开口:
……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决不会连累你!加林哥,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尽管爱你爱得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朱丽珍。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外面找个更好的对象……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本乡田地……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样爱你……
诚然,巧珍在高加林面前是自卑的,但是她也是自爱自尊的朱丽珍。她勇敢表白,也敢骄傲分手;她虽然不识字,心里却跟明镜一般;她虽然深爱,却也不拖泥带水。
分手后的巧珍回家闭门了半个月,吃不下睡不好,晚上在被窝偷偷的哭,但是,半个月后,她爬起来了,开始更卖力的劳作,也可以说是通过劳动来麻痹自己朱丽珍。麻痹自己或许不对,但是这比现代很多失恋的女子选择一蹶不振、酗酒、放肆好得多。
这时候,马拴又托人来说媒了,媒人不见效,他亲自上门,这首先让巧珍的家人很感动朱丽珍。
巧珍此前是拒绝过马拴的朱丽珍,但这次她和马拴进行了一次对话:
“我已经在村前庄后名誉不好了朱丽珍,难道你不嫌……”
“这有什么哩?年轻人,谁没个三曲两折?再说,你也甭怨高老师,人家现在成了国家干部,你又不识字,人家和你过不到一块儿朱丽珍。咱乡俗话说,金花配银花,西葫芦配南瓜。咱两个没文化,正能合在一块儿哩!巧珍,我不会叫你一辈子受苦的!我有力气,心眼儿也不死;我一辈子就是当牛做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乡里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
这番对话后,巧珍就立刻答应了马拴,并且要求越快举办婚事越好朱丽珍。
不可否认,巧珍有冲动和赌气的嫌疑,但巧珍确实从马拴的话中看到了一颗和自己一样质朴的心朱丽珍。
首先,他并没有谩骂高加林,反而让巧珍也不要怨恨高加林,这件事情赢得了巧珍的好感朱丽珍。因为,尽管高加林无情无义在先,但巧珍始终不愿意听见别人骂高加林,这段爱情她是不后悔,并且有美好回忆的。
再者,马拴和巧珍有着一样没文化的自卑,这让巧珍想到自己对高加林的一片热忱,也就如同马拴现在对自己的一片痴心朱丽珍。巧珍的心已经伤了,她不想伤害马拴。
因此,就算后来高加林又被打回了农村,巧珍虽然还是心疼他,并为他奔走,但也很清楚地表态:我和他不可能了,我已经结婚了,我不能伤马拴的心朱丽珍。
这就是巧珍,每一步都走得义无反顾,每一件事情都拎得清的好姑娘朱丽珍。
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朱丽珍,德顺爷爷对加林的话有隐喻吗?
其实顺德爷爷最后跟高加林说的话很直白朱丽珍,主要有两点:
一是表达了惋惜朱丽珍。他告诉高加林,巧珍为他求情的事情,将巧珍形容成金子,让高加林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毕竟顺德爷爷一步一步看着他们好,又是全村第一个鼓励他们的人。
二是提点和鼓励朱丽珍。他告诉高加林,回到农村,在土地上劳作并不丢人,这土地养活一代一代的人,应该心怀感激。他还提醒高加林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要脚踏实地;也鼓励高加林不要放弃自己,仍需要心存高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