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是一部英国、南非、加拿大、意大利于2004年共同拍摄的电影卢旺达种族清洗事件。

卢旺达种族清洗事件:电影《卢旺达饭店》讲的是什么?

该片由真人真事所改编,以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为背景,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生在非洲国家卢旺达动乱的故事,虽然没有血腥的场面,但是通过影片我们仍能感觉的其中蕴含的打动心扉的东西卢旺达种族清洗事件。一百万人在这场种族动乱中被屠杀,其中不乏众多的妇女和儿童。他们被杀,只是因为一方不想让对方有下一代。冷酷,血腥,泯灭良心……突然发觉很难找到合适的字眼去形容那些杀人者的行为,只是觉得那一刻他们丧失了人性。甚至比不上野兽。

卢旺达种族清洗事件:电影《卢旺达饭店》讲的是什么?

影片并未向大家展现血腥屠杀的场面,通过影片前小半部分的平静和温馨的生活同后半部分的动荡的鲜明对比,从另一个角度向大家展现了卢旺达大屠杀的残酷卢旺达种族清洗事件。

卢旺达种族清洗事件:电影《卢旺达饭店》讲的是什么?

《卢旺达饭店》反映了人性卢旺达种族清洗事件,反映了种族,反映了政治,反映了社会。种族歧视,贿赂,利益无处不在世界,老百姓象蝼蚁一样,生命的脆弱,人性的肮脏,利益的交换,它表现的是彻彻底底。是一部让人感慨和深思的作品,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赏她。它带给我们人性的冲击,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脆弱的,可抛弃的。

1994年4月6日凌晨卢旺达种族清洗事件,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在邻国坦桑尼亚参加完和平谈判后,其座机在返国途中被不明飞弹击落,机毁人亡,胡图族激进分子迅速掌控卢旺达政府。4月7日,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开始。胡图族激进分子因为不满哈比亚利马纳准备与图西族政党签订权力共享协议而制造了这起暗杀。随后,他们依照计划开始杀害胡图族温和派政治人物和图西族领袖,然后他们试图消灭整个图西族。据估计,在接下来的100天内,将近100万人被屠杀,这堪称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大屠杀。直到图西人领导的军队赢得了这场内战并开始掌权时,大屠杀才被制止。造成卢旺达内战和部族大屠杀的原因十分复杂。卢旺达部族矛盾由来已久。历史上,西方殖民主义者对卢旺达实行“间接统治”和“分而治之”:先用占人口14%的图西人统治占人口85%的胡图人,后又利用胡图人反对图西人并统治图西人,导致1959年、1963年、1967年和1973年先后发生4 次大规模部族流血冲突。一批又一批图西人被迫逃往邻国,截至1990年10月,流亡国外的难民多达50万人,原本和睦相处的两部族反目成仇。这次内战便是部族矛盾长期蓄积的恶果。另一方面,这次卢旺达部族仇杀也是一场争夺土地的战争。卢旺达独立时人口仅有300万,到内战前夕已增至800万,而国土面积仅有2.6万平方公里。作为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卢旺达许多农民无地可种,难以谋生。在此情势下,流亡国外的难民要回国,而国内居民又担心危及自身生存而反对,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但卢旺达内战悲剧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则在于西方鼓吹的“多党民主”浪潮的冲击。1990年10月,卢旺达内战初起之际,西方以停止援助相要挟,迫使当时的总统宣布实行多党制和西方式的民主,并于1992年4月吸收反对党组成多党联合政府。没想到,勉强移植的西方多党制民主模式,非但没有带来稳定繁荣,反而使党派斗争进入政府决策机构,政府的施政能力被大大削弱,各类矛盾加剧,全国局势早已近于失控状态。卢旺达大屠杀留下了深刻教训,引发了人们对安理会作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有效性以及国际社会在预防此类屠杀事件中的责任等问题的沉重反思。早在惨案发生之前,就有人向联合国提出关于卢旺达可能发生部族屠杀的报告,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发后,联合国曾与10多个国家协商出兵卢旺达事宜,也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