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受成不太了解杨受成女儿,但是曾写过一篇李嘉诚对子女教育的问题
伉俪情深杨受成女儿,丧妻不再续弦
坊间一直流传着,男人有钱就变坏的经典名言杨受成女儿。但这话放在李嘉诚身上却并没有应验。
这段婚姻最开始也是不被双方父母祝福的杨受成女儿,由于当时李嘉诚只是个穷小子,出身清寒,书都没念完,而他所爱之人,庄明月却是大家千金,又曾留学东洋……在所有人眼中,两人始终是门不当户不对。
直到李嘉诚35岁,庄月明31岁,他们对爱情的执着才最终打动了双方父母杨受成女儿。
1963年,他二人终于在一片祝福声中,组建了家庭。
1964年8月和1966年11月,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相继出生。
“钜”和“楷”两个字是“巨大”“楷模”的意思,承载了李嘉诚对儿子们的希望。
孩子出世后,庄明月过起了相夫教子的日子,甘愿做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直至1990年庄明月因突发心脏病,在家中去世,终年58岁。
20多年过去了,李嘉诚一直未曾续弦,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富豪而深陷在灯红酒绿左拥右抱之中。
这样正直的品性其实也体现出了他做人的原则。
他曾在《成功没有偶然》一书中写道一些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而这些话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准则之一。
如果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到重承诺。在做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的审查和考虑。已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便途中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
先做人,后做事。也一直是他对孩子的要求。人做好了,事自然也就能办成。
二儿子李泽楷也说:“我父亲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他特别要强调做一个正直的商人,并且要处理好与合伙人的利益关系。“
尽管李泽楷在感情生活中没有他父亲那么专一,但事业的成功却有着与父亲如出一辙的经历。
在美国求学时,李泽楷为养活自己,曾在餐厅打过工,当过球童,做过推销。毕业之后,做了4年普通的工薪族,并在这几年,连本带利地把大学学费先还给了爸爸李嘉诚。不要说他是顶级富商之子,就是现在普通刚毕业的大学生,又有多少能做到这一步。
对于孩子的教育,除了正直、守信、重承诺外,李嘉诚还认为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独立自强的能力,特别是不能娇生惯养,让他们养成任意挥霍的生活习惯。
不挥霍财富,这一点不光是李嘉诚对孩子们的要求,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至今李嘉诚自己仍戴着90年代用3000港币购买的手表,他在自传里也说到过,他一套西装穿个10年8年很正常,鞋子10双里有5双都是旧的。
这一点很巴菲特着实很像。这样的言传身教才能让孩子信服。
而某些中国富豪宠溺孩子的做法也让李嘉诚很不屑,并认为这是很落后的做法。他认为,越是有钱越应该践行“贫穷教育”法。
在孩子们还在香港读书的时候,他便经常带着他们搭乘公交地铁,甚至有一次还带着他们来到了一个书报摊前面,那里有一个小女孩,一边卖报纸,一边捧着课本学习。李父就是想让两个儿子见识一下小女孩的刻苦努力。
李嘉诚在自传中写道:
他们在温室长大,根基难免不扎实,倘若遇到什么打击,很难应付。如果再对他们过分溺爱,放纵他们,面对一世的坎坷之路,他们很难顺利越过。
待孩子们去美国读书后,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李嘉诚甚至没有给两兄弟留下太多的零花钱,大部分生活费需要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去挣,生活尽量朴素,但必要的还是会给孩子们提供:
当年,我朋友的儿子去外地就读,买了Rolls-Royce(罗尔斯.罗伊斯)敞篷车代步,我不便批评。但我两个儿子买的只是两部单车,因为在美国stanford,行走十分方便。可是我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投资则绝对保证一切按需,即不浪费也不短缺。
所有世界顶级的富豪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基本上都有着一致的价值观。
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有钱了就拼命地富养孩子,因为他们知道,想要富过三代,培养出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孩子,这个难度,比普通人想把孩子培养成才,面临的挑战更大,任务更是艰巨。
而过度宠溺孩子则是毁掉一个孩子最直接的方式。
唯有让Ta们成长为兼备道德与自制,节俭与勤奋品格的人,方有可能成才,正所谓“自助者,天恒助之”。
至于能否有大的作为,套用巴菲特对李嘉诚的评价,如果一个人真具备这些品质,即使不能成为富豪,也绝不会是个穷人。
以上
天才发动机团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