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即便放到今天,没有拍到现场直播,也是说不清的事巴寡妇清。
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我觉得这纯属胡扯巴寡妇清。
作为雄才伟略的秦始皇巴寡妇清,后宫佳丽无数,可能对一个年老色衰的寡妇有啥想法吗?
他如此崇敬寡妇清,无非就是政治上的需要巴寡妇清。
(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筑怀清台的理由主要基于3点巴寡妇清:
1、对寡妇清忠贞丈夫,不改嫁还把夫家事业做到极致。树立典型予以表彰。
众所周知,秦始皇对女性的态度,因为他强势的祖母华阳太后,和淫乱的母亲赵太后原因,是非常糟糕的。
他13岁当上秦王,但这个秦王头上却坐着嫡祖母华阳太后、亲祖母夏太后、母亲赵太后3个女人。完全把他的王权瓜分殆尽。
再加上母亲赵太后私生活的混乱,还给他整了个严重威胁王权的野心家嫪毐,几乎快要影响到秦国的安危。
他对女人的印象基本就定位在“霸道、淫乱、无耻”,
完全颠覆了祖母、母亲这些本应充满爱和温暖的美好。
女人的负面形象在他心中可谓是根深蒂固。
好容易帝国出了寡妇清这样既有名望才能,又忠贞不二的女人。
怎能不给全帝国的女性们,树立一个好女人的榜样呢?
2、答谢寡妇清赞助水银以及钱财的贡献
经现代考古科学探测证实,秦始皇陵内确实有如《史记》记载的大量水银存在。
水银是由当时叫丹砂或朱砂作为主要原料提炼而成的。
古人在利用丹砂时,发现它对治疗廯、痂、痈、瘙等皮肤疾病都有一定作用,于是认为水银也有防腐功能。
进而演化成在“长生不老”药中添加的主要成分。
不是古人不知道水银有毒,而是他们更相信以毒攻毒的理论。
这个思想一直影响了许多年,一直到近代,人们都深信不疑这个中医理论。
丹砂就成了是炼丹的常用品。
可想而知,很多梦想长生不老的皇帝(名单太长就不罗列了),
常年累月喜欢吃这种含有剧毒的“仙药”。
如果还能长寿“万岁”,才真叫活见鬼了。
(提炼水银的丹砂原石)
作为辅药的使用,丹砂的需求量并不大。
但秦始皇要在他的皇陵里“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水银的用量可就海了去了。
如此大用量的水银到哪里去找呢?
毫无悬念,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位全国著名丹砂女王——清。
对于这样一个有垄断资源技术和首富级财富的寡妇,秦始皇极高的政治智慧再次展现。
按说秦始皇对六国的态度就是简单粗暴的一个字——打。
但对于不威胁政权的人和事,秦始皇还是非常讲道理的。
他没有凭着个人好恶,擅杀一个文臣武将。
当然不会用强取豪夺手段和一个寡妇过不去。
六国可以用铁血手段强硬夺取,但天下人心不可强而夺之。必须用怀柔政策。
当然,寡妇清能做到如此产业规模,也是绝顶聪慧的人。
许多专家都推测,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寡妇清的贡献。
合理的推测,水银就是她无偿捐赠给秦始皇的,并向帝国捐献了不少钱财。
从而换得了“礼抗万乘”的无上尊崇。
3、树立怀柔政策,让六国归心的舆论宣传
秦始皇把寡妇清以尊贵客人的身份请到咸阳宫,当然不可能是因为她的色。
司马迁说的很清楚,“岂非以富邪?”不就是看上了她的富可敌国吗?
秦始皇每灭一个国家,都会在咸阳宫东面象征六国的方位,建设一座仿制各国的宫殿,把各国美女和财宝像宠物一样收入其中。他最不缺的就是美女。
天下都是他的,遑论其他。
唯一的理由就是借寡妇清树起“天下归心”的大旗。
刚好,清是全国著名的人物。
名声显赫却是处于被世俗目以绝对弱势的寡妇身份,
拿来宣扬怀柔政策,正是一面再合适不过的大旗。
( 巴寡妇清铜像)
秦始皇和寡妇清在咸阳宫具体说了些什么,没人知道。
但筑了个怀清台却天下皆知。
这个著名的高台,和燕昭王的黄金台异曲同工,
对于帝王而言,就是一个宣传怀柔政治国策的道具。
至于后人喜欢往那些香艳方面联想,
我认为是刻意地给秦始皇泼脏水。
只不过这个水泼得太低俗,经不起推敲。
但市井百姓就喜欢这样的八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