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得着吴京坐轮椅现身,有话直说。
今年的国庆档尤其热闹吴京坐轮椅现身,《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这三部头部大制作捉对厮杀,覆盖了传记灾难、动作冒险、剧情等多种题材,观众看得过瘾,票房也一路高企,早早破亿的结果一如预期。
以传承弘扬“攀登精神”为内核的《攀登者》吴京坐轮椅现身,目前的票房成绩是4.7亿(10月3日上午),在三部影片位列“凤尾”。刷了两遍该片的得着,对这部影片的总体印象是:
李仁港与徐克很聪明吴京坐轮椅现身、很务实的发挥了他们节奏把控、视觉效果与动作戏场景调度的经验和专长,几场灾难戏达到国内外顶尖水准;
吴京、张译、章子怡、胡歌、井柏然的演员阵容很稳吴京坐轮椅现身,吴京有突破、张译有感动、章子怡有柔情、胡歌很忧郁,井柏然有突破,很轻易的撑起了一部“群戏”;
剧情基本忠实历史,特别是全面展示了1975年第二次攀登珠峰的很多行动细节,让《攀登者》成为国产同类题材影片中,质量相对较高的一部。
不过,被很多观众戏称“珠峰绝恋”的三段感情线(明线是吴京与章子怡的爱情、井柏然与曲尼次仁的互有好感,暗线是胡歌与何琳的暧昧),风头盖过了集体主体和自我牺牲精神,无论格局还是气势上,显得很小家子气;
至于估计是由于片长限制、赶工上映等方面的原因,片中口型对不上、部分剧情值得推敲等问题,实际意义上的影响了本片上映前,一直保持不错的口碑。
登顶珠峰这个厚重感很强的历史事件,若想面面俱到,就陷入到传统“主旋律影片”的套路中去,拍成了《血战湘江》这样的作品,观众不买账是肯定的。因此,李仁港和徐克想要寻求突破,必须在创作思路上与以往不同。
本质上,《攀登者》是一部的传记片,主创的创作思维是“以人表现精神”,即在尽可能淡化时代背景和政治意义的前提下,强调人物塑造和剧情穿插,以人文的视角讲述攀登故事,表现“攀登精神”。
客观地讲,《攀登者》原本的创作思路,既继承了传统“主旋律影片”的历史观,强调气势和厚重感,又充分借鉴了好莱坞式主旋律影片的创作原则,强调娱乐性、可看性。只是,这个思路落实到成片上,就出现了一些不如预期的状况。
在《攀登者》中,感情线是塑造人物、推动剧情的关键。人物是本片承前启后的关键,主演们集体演技在线的表现,是本片的加分项之一,不过,三段感情线令本片看起来有些“拥挤”,过多的强调感情对人的精神作用,有种“喧宾夺主”的嫌疑。
莫不如砍掉一部分,强化个人对使命感的理解与实际行动,这样不仅更接地气,符合观众的预期,也能更好的强化和渲染主题,丰富登顶珠峰过程中艰难险阻的过程细节。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攀登者》中,时时刻刻的展现出的敢于牺牲、勇往直前的“攀登精神”,完美诠释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写照,本质上,这便是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吴京真的太拼了,原本腿部有旧伤的他,这次在拍摄新电影《攀登者》时再次受伤。
近日,有网友在北京机场拍到了吴京,与平时健步如飞的走路不同,这次京哥坐在轮椅上,手里还拿着拐杖,感觉好像腿部受了伤。
有媒体向吴京团队求证,得到答复称:“原本膝盖和股骨头就不咋好,这一拍戏,又重伤了。昨天是在国外紧急治疗完,回国后直接去剧组了。”
电影《攀登者》由李仁港导演,吴京、成龙、章子怡等主演,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的故事。
此前吴京曾经晒出现场的图片,都是在冰天雪地里拍摄,有一张是他躺在雪坑里,然后被雪埋住了;
还有一张是他穿着厚厚的登山服躺在雪地上,身上是登山的绳索和工具,旁边放着包裹,配文是“太特么冷了”,由此可见,现场的拍摄环境非常艰苦恶劣。
据了解,为了拍摄这部影片,吴京作了周密的准备,还特意跑到海拔5254米的岗什卡雪山学习攀冰。
从《战狼2》到《流浪地球》,吴京的电影持续火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演员的敬业付出。 为了呈现好的效果,吴京一向很拼,都是真刀真枪地亲自上阵拍摄,受伤也是常有的事儿。
作为影迷,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希望吴京拍摄时注意安全,不要太拼命了,毕竟身体健康最重要。
期待吴京早日康复,期待电影顺利杀青。
欢迎关注,了解不一样的影视娱乐解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