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赵普妻子,而与之齐名的就是宋太祖"雪夜访普"了.

赵普妻子:宋太祖雪夜访赵普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皇帝要半夜冒雪去一个大臣家里呢赵普妻子?

赵普妻子:宋太祖雪夜访赵普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老赵睡不踏实啊赵普妻子!

赵普妻子:宋太祖雪夜访赵普的目的是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后,又经过一通操作一步步将权利集于一身,内政算是逐步稳定下来了,但是地盘还小,当时赵匡胤虽然已经称帝,但不过只是刚平定了原后周境内,即黄河的中下游地区。五代十国留下来的还有北汉,南唐赵普妻子、南平,南汉,吴越,后蜀,北方还有辽国,夏国等大小割据势力。所以当时还是群雄割据,虎狼环伺,若要统一全国,就要制定一个长远计划,先南征还是先北伐,是个问题,于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一人来——赵普!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雪夜访普”。

为什么是赵普呢?国为彼老赵信任此老赵啊赵普妻子!

而赵匡胤之所以信任赵普,是因为赵普不但有运筹帷幄、把控全局的能力,还有很好的执行力和落实力。此人虽然读书不多,不是个地道的读书人,但其著名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可也不是盖的!在帮助赵匡胤称帝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头功就是参与策划了“陈桥兵变”,尔后“禅让文书”、“黄袍加身”,再后“杯酒释兵权”等,都是此人精心策划的!说到这儿应该明白赵匡胤为什么如此信任这个赵普了吧,并且当时的赵匡胤刚称帝不久,还是比较平易近人的,喜欢微服私访,经常去大臣家串门,去的最多的就是赵普家,整的赵普平时下朝都不敢轻易更换官服!

这天下大雪,可想着皇帝不会来了,就换下官服,不想赵匡胤还是来了,还约了三弟晋王赵光义一起来了,赵普赶紧让老婆炖肉上酒,三人坐定,喝酒吃肉,赵普老婆做陪,就这样君臣三人定下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

后来赵匡胤和赵光义哥俩先后在与赵普商议的路线上平荆南,灭湖南,收后蜀、克南汉、后灭南唐,再后来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历十九载,终于实现了初步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谢小蜜邀

赵普妻子:宋太祖雪夜访赵普的目的是什么?

赵普其人

赵普妻子:宋太祖雪夜访赵普的目的是什么?

赵普书读得不多,《宋史》评价他“少习吏事,寡学术”,因为学问不精,他做宰相时还闹过不少笑话,比如把后蜀曾经用过的“乾德”年号直接用在大宋身上。赵普很明智地放弃了走科举这条路,很早就凭自己灵活的脑瓜子到州、府去做幕僚混饭吃

周显德元年,赵普在永兴军节度刘词手下做从事,小伙应该表现不错,显德二年冬刘词病死前上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但是没有下文。赵普一生气,便去了当时属于南唐的滁州乡下做了一名光荣的乡村小学教师

~《宋史》.赵普..//..《旧五代史》周书列传四.刘词

赵普自己都没想到,这次任性出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显德三年赵匡胤随柴荣征南唐打到滁州,在这里碰到个硬茬,周军刚败了一局,南唐皇甫晖还放话第二天要给那黑胖子好看。赵匡胤急得到处寻访高人求问破敌之计,淳朴善良的村民隆重向他推荐了赵学究

问诸村人,云有镇州赵学究在村中教学,多智计,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太祖微服访之。~《默记》卷上

赵普指了一条鬼都不知道的小路给赵匡胤,赵匡胤顺着小路冲进滁州城活捉了皇甫晖。从此,小学教师赵普重操旧业在赵匡胤手下做了幕僚

这个故事的不同版本互相有抵触,按《宋史》太祖一记载,赵匡胤与皇甫晖两军在滁州城外摆开阵势后两位主帅当众决斗,赵匡胤把皇甫晖打成了重度脑震荡导致南唐军大败

但赵普与赵匡胤相识相知相亲相爱的地点是滁州,这事没什么争议

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

赵普做滁州军事判官时,赵匡胤的爸爸赵弘殷在滁州养病

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

赵普把赵匡胤的爸爸当作自己的爸爸照顾,把赵弘殷、赵匡胤感动得眼泪哗哗的,认赵普作了一家人。赵匡胤做宋州节度使时让赵普做了霸府掌书记

~《宋史》赵普

赵匡胤的妈妈铁娘子杜太后也没拿赵普当外人

后聪明有智,尝与上参决大政,犹呼赵普为书记,常劳抚之曰:“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赵书记的地位曾经一度高到不管有理无理谁弹劾他谁就倒霉。例如判大理寺雷德骧当面向赵匡胤告赵普

(大理寺)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擅增减刑名……并言赵普强市人第宅,聚敛财贿。

赵匡胤闻言大怒,把雷德骧痛斥一顿还不解气,还亲自下场替雷德骧做了拔牙手术

上怒,叱之曰:“鼎铛犹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引柱斧擊折其上腭二齿,命左右曳出,诏宰相处以极刑。既而怒解,止用阑入之罪黜焉。

雷德骧被吓了个半死,牙也被误拔了两颗,然后被赶到商州去做了个罪官。这倒霉催的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

浅析陈桥兵变

赵普在赵匡胤陈桥兵变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应该是比较高的。比如《长编》卷一写到,大伙纷纷哭着闹着要拥立奉命出征却醉成一滩烂泥的赵匡胤做皇帝,是赵普与赵光义勇敢地站出来连哄带吓地安抚人心

普及匡义各以事理逆顺晓譬之,曰:“太尉忠赤,必不赦汝。”

诸将散后复集,提着刀强烈要赵匡胤做皇帝时,又是赵普与赵光义出面与大伙讲道理、谈条件,被逼无奈替赵匡胤同意按群众的呼声办

第二天黎明,宿醉未醒的赵匡胤被部下强行穿上黄袍,在稀里糊涂中就开创了大宋朝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黄袍加身”都是相同版本——将士们拼命推戴,赵普、赵光义拼命推辞,赵匡胤烂醉如泥毫不知情。总结起来就是:

这是一场将士们临时起意的激情兵变

然而,历史记载中仍有许多蛛丝马迹可寻

“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宋史》.昭宪杜太后

有人跑来告诉杜太后“点检已作天子”。杜太后淡然一笑,如是说道。

老太太很是率直坦诚可爱

960年春正月初一,为了不让中原人民过一个喜庆和谐的新年,契丹人决定联合北汉大举南侵。这个消息由镇、定二州传回朝廷。得知赵匡胤做了皇帝后契丹和北汉吓坏了,立马头也不回地就跑回了家。这个时候赵匡胤的手下兼兄弟慕容延钊已经到了真定,赵匡胤的发小韩令坤驻守在镇州,赵匡胤即位后立马给两位升了官,并“遣使谕延钊与令坤各以便宜从事”。

宋辽双方都没有在建隆元年春交战的记录,辽史中更没有出兵的记录。这个“便宜行事”是针对谁自然不言而喻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

959年六月柴荣驾崩,七月和八月后周经历了一次异乎寻常的人事大调整。其中与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一起玩尿泥长大的韩令坤当时作为“北面兵马都部署”升为侍卫马步都虞侯,而侍卫司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李重进被调去了扬州。

在这次调整中,忠于后周柴氏的将领绝大部分被调到运离汴梁的节镇,相对殿前司本就处于弱势的侍卫司被拆分为李重进(挂职出镇)、韩通(留守汴梁)、韩令坤(主力巡边)

~《旧五代史》周书.恭帝纪

造成的后果是在禁军两大系统中,殿前司完全掌握在赵匡胤和他的义社兄弟慕容延钊、石守信等人的手里,侍卫司主力也掌握在倾向于赵匡胤的韩令坤手里。换句话说,赵匡胤实际掌握了禁军绝大部分兵力

高平之战后柴荣便着手削弱藩镇加强禁军,在高平之战中立下大功的殿前司受到重点照顾,殿前司的人员拣选工作就是由赵匡胤负责。后来李筠和李重进用事实证明,以藩镇的力量不要说改朝换代,就连依靠外援搞割据都坚持不了两个月

种种迹象表明这次大调整是由枢密使魏仁浦实际主持。魏仁浦跟赵匡胤又有什么关系呢?

初,太祖在潜邸,昭宪太后尝至仁浦第,咸信方幼,侍母侧,俨如成人。太后奇之,欲结姻好。~《宋史》卷249魏仁浦

赵匡胤还没做皇帝时,有一天杜太后到魏仁浦家串门,见到魏仁浦的小儿子魏咸信幼年老成能干大事,便与魏家定了娃娃亲

事实证明老太太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咸信颇知书,善待士,然性吝喜利,仁浦所营邸舍悉擅有之。既卒,为诸侄所讼,时人耻之。《宋史》卷249魏仁浦子咸信

魏咸信没干过什么大事,名声也不是很好,老太太见他时他还很小。或许老太太看中的并不是刚上幼儿园小班的魏咸信

右仆射魏仁浦死于开宝二年闰五月伐晋途中,死后获赠侍中,谥宣懿。赵匡胤也没食言,开宝五年七月把永庆公主嫁给了魏咸信

赵匡胤霸府幕僚阵容强大,除赵普外,知名能干人还有沈(义)伦、吕馀庆、王仁瞻、楚昭辅

赵匡胤率兵刚出汴梁,军中就有天将降大任于点检的舆论

军校河中苗训者号知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久相磨盪,指谓太祖亲吏宋城楚昭辅曰:“此天命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

出征那天,有特异功能的人可以看到天上挂着两个太阳,两个太阳之间闪耀着黑色的光芒。苗训告诉楚昭辅,这种天象预示着真命天子即将降临人间

苗训这家伙胆子不小,他居然无视赵匡胤的赤胆忠心,公然在太祖亲吏面前鼓吹造反有理

综合来看,赵匡胤黄袍加身是包括赵普在内的霸府幕僚团、准亲家公魏仁浦、铁娘子杜太后、义社兄弟、发小世交、亲信将校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在这一过程中赵书记具体出过些什么妙计早已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