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中没有这一记载,从赵匡胤处事看,不可能有这种鲁莽举动,他尽管是个粗人,可办事是很细微的,是个恩威并重的人赵普妻子。当他发现赵普有受贿行为后,非常生气,也只是掉头走人,免了赵普宰相职务,而并没有给赵普脸上泼墨水这种有失君主尊严的行为。我们不仿了解一下他们俩人的基本情况,让我们对这一问题有所判断。

先说说宋太祖赵匡胤赵普妻子。

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前就跟要拥戴他为皇帝的将士们讲:“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赵普妻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 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符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庭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 将士们排好队伍,整整齐齐开往京城,一路上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到了汴京,赵匡胤登上明德门城楼,命令将士各回营房,不得外出扰民,自己回到了原来的公署。不一会儿,诸将拥着宰相范质前来,面对赵匡胤跪伏朝拜称臣,赵匡胤改封周恭帝为郑王,尊符太后为周太后,改国号为宋,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赵匡胤虽没读过多少书,但很有脑子,他觉得节度使自唐中期以来,权力太大,自己就是节度使起家,一步步走上皇帝宝座的赵普妻子。这种情况不可再继续下去了,否则自己有朝一日会被赶下台的。于是他把节度使管辖的几个支郡收回京师管理,派去文官为知州,各州又设一通判,他可以不听知州命令,两官互相牵制。对待官僚机构,宋太祖也是一个“分”字。前代宰相权太大,事无不统,赵匡胤把军权分给枢密院,将财权分给三司使。

赵匡胤精兵减政,勤俭节约从自身做起赵普妻子。他穿的衣服洗了又洗,也不做新的。当他看到女儿长公主衣服上装饰着漂亮的翠羽,就让她不要这样花枝招展,教诲道:“你生长在富贵之中,应当懂得珍惜福分。”赵匡胤看见蜀国后主孟昶用七种珍宝装饰小便器具,生气的说:“你用七种珍宝装饰便器,那么应该用什么器皿来盛放食物呢?这样的骄奢,哪有不亡国的道理。”

赵匡胤晚年喜欢读《尚书》,尤其爱读《二典》。组织制定了《重定刑统》,并于公元963年下诏印发,在全国颁行。这部被后人称之为《宋刑统》的法令,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印行的法律汇编。

赵匡胤虽然不是读书人出生,可他非常喜欢读书人。有一次他对赵普说:“能担任宰相的人,是读书要比众人多的人,书读多了学问就深,当然治国方略也就多了。”言语显示对赵普的佩服,他对赵普如此敬重,怎么可能给他脸上泼墨水呢?

我们再看看赵普这个人。

赵普的曾祖父就是唐末和五代时的官员,因此很小时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并被洛阳一富户相中,把女儿许配于他。以后得到推荐,在永兴军节度使刘词麾下做官,并被推荐入朝。当时赵匡胤领兵在外,赵普则精心照顾赵匡胤的父亲,被当作本家看待了,赵匡胤回来后很快就提拔了赵普。

公元960年,京城谣传北汉与契丹勾结南下,宰相范质仓促之下派赵匡胤领兵出击,行至陈桥驿时,赵普等人组织兵变成功,迎立赵匡胤登基,建立宋朝,赵普成为北宋开国功臣。当时许多重臣心怀二意,征战不休,赵普力劝赵匡胤亲自带兵征伐,最终平定了内部叛乱,巩固了宋朝江山。

公元964年赵普担任宰相,之后虽然忠于朝廷,但私下却经常收受贿赂,做出许多不法之事。有一次吴越王送来十坛海鲜,恰好赵匡胤上门造访,当即打开,却是满满十坛黄金。之后还贩卖木料、圈占土地、经营商铺,生活非常奢靡,却故意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接待官员。这让赵匡胤非常反感,讨厌他这种“两面人”做法,在大臣们的弹劾下,赵匡胤罢了赵普相位。

公元976年赵匡胤驾崩,赵光义即位,赵普被召入朝再次被拜相,为征讨辽国,打击奸恶之徒,维护北宋王朝做了不少事情,直到992年病逝,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