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探讨这个问题白丹利,咱们首先要知道周侗到底收过几个徒弟,书中记载周侗一共收过4个弟子,第一个是河北玉麒麟卢俊义,第二个是80万禁军教头林冲,第三………
周侗只有一个儿子白丹利,名叫周伯通。那是他在东京任禁军教头时,娶妻王氏所生。
这周伯通才懂事白丹利,便就跟着其父习武。他天生是个武术神童,十岁时,便已将其父的武功学了个八九不离十。
也恰在周伯通十岁那年白丹利,发生了靖康之变。汴京倾复。金人肆虐。周侗奋勇抵抗金兵,与家人离散。从此音讯两无。
周侗与金人作战中负伤白丹利,外逃至一村庄,得遇岳飞收养。他见岳飞忠孝仁义,便将平生武艺,倾囊传授给了岳飞。
周侗死后,岳飞投军于抗金名将宗泽麾下,因作战勇猛,一年之后,便被提拔为统制官。
且说那王夫人携带周伯通,颠沛流离,直到金兵北撤以后,才在一处安定下来。这时,王夫人听到了岳飞抗金的消息,也知道了岳飞是其夫周侗的徒弟。有一天,她把周伯通唤到面前,说:“儿啊,你父一生爱国,恨无结果。如今,听说岳元帅抗金最坚决。你何不去投军,完成你父亲的遗志,也好挣个功名。"
其时,周伯通已十六岁,血气方刚,最恨金人,听母亲之言,十分高兴,说:“儿正有此心。只是放心不下母亲。”
王氏正色道:“没有国,哪有家。我年岁已大,有左邻右舍照顾,料也无事。儿可放心前去。灭了金虏,我们母子自会团圆。"
“儿遵命!"周伯通道。
"等等。你须化个名字,才好。叫什么呢?就叫张英吧。"王夫人说。
"是。我就叫张英。"
其时,岳飞已是方面军节度使,一军大帅,麾下有张宪、岳云、杨再兴等大将。这日升帐,张英来投军。岳飞见那张英身材高大,英姿勃勃,顿生喜爱之意。问过姓名之后,便叫张英试一试身手。张英绰起一条枪,当众演练了一套枪法。众人齐声叫好。岳飞却捻须频频点头,一言不发。你道为何?却原来岳飞从那枪法中,看出似曾相识之处。他便令张英编在岳云部属中,随军征战。
不久,宋、金两军在郾城接战。金兀朮手下第一猛将兀粘挞手举金背大砍刀,首先出阵挑战。宋军中牛皋挥双锏出战,对战二十余合,败下阵来。张宪挺枪接住兀粘挞厮杀,二人大战五十余合,张宪也败下阵来。岳云大怒,舞双锤战兀粘挞,五十回合过去,依然难分胜负。楊再兴正待上前,张英道:"大将军且慢上,待小将战他一番。"说罢,一抖缰绳,手捻长枪,冲出阵去,一边大喊:"岳将军且歇一歇,让我来!”这边岳飞急欲拦时,张英已冲上前去,替下岳云,与兀粘挞战在一处。
金将兀粘挞身如铁塔,力大无穷,手使大砍刀,重一百余斤。连战三将,犹勇猛异常。忽见一少年小将,不觉有些轻视,但方一接手,便猛吃一惊。原来那张英枪法,与众不同,轻如飘絮,快似疾风,神出鬼没,任他莽力无穷,竟无法施展。十个回合下来,刀法已有些散乱。忽见张英银枪一晃,兀粘挞明明见那枪头朝左胸刺来,忙举刀去格,谁知那枪却”突"地一声,直直刺入他的右胸中。兀粘挞大叫一声,跌下马来,气绝身亡。
岳飞令旗一指,宋军全军扑上去。金军全线崩溃,狼狈逃窜。郾城大捷。
可是正当宋军节节胜利,岳飞联络河北义军,准备大举伐金时。南宋昏君赵构,却听信奸臣秦桧之言,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后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张宪害死。宋对金纳贡称臣,维持了一个屈辱的偏安江左的政权。
眼见报国无望,张英脱离了军队,改回本名,去寻找母亲。却不料母亲已经去世,从此,周伯通浪迹天涯,成了江湖人士。但他一颗爱国之心并未死去。后来他遇到志同道合的小兄弟郭靖,便把全身本领传授给了郭靖,鼓励郭靖去襄阳城辅助吕文焕抗元。他自己则在不久后,在嵩山之巅,酒醉后,大笑三声,溘然而去……
欢迎点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