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讲述的是被歹徒杀死妻子并残害至瘫痪的Grey接受Eron提出的人工智能晶片植入升级电影,获得重生后展开寻凶之旅,却逐渐发现其背后隐藏的巨大阴谋。
单看简介以及电影开场,同样是命悬一线接受改造的男主角,改造后获得重生并升级电影:升级成为超人类,我很自然地把《升级》代入到电影《死侍》。
但是,随着故事发展,很显然我错了升级电影。
英雄主义在这部片子中只是一个幌子升级电影,且这个这位“英雄”只是一个容器,只是一个实验品。
《升级》的故事设计得很取巧升级电影,随着情节的发展,男主角Grey对人工智能态度的改变,电影的基调也在改变。
Grey一开始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是不喜欢,甚至是抗拒,他宁愿选择亲力亲为,选择动手改装汽车。而此时电影的基调是温馨的。
遇袭后,失去妻子以及身体活动能力的Grey只能依靠他人,或者家里的人工智能设施,Grey心如死灰,尝试自杀。电影的基调是平静得压抑的。
接受人工智能晶片“智脑”的植入后,被废人般无能折磨的他感受到了重生,他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也正式开始动摇。并随着智脑自主化的发展,Grey享受到了其高科技能力的魅力、复仇的快感。此时电影的基调的惊喜与刺激。
(动作场面中POV镜头的加入,是影片一大亮点)
直到电影的中后段,Grey在智脑的指导下,摆脱了Eron对其最后的控制,智脑自主化正式得到释放,而Grey对智脑已经完全产生了依赖性,他接下来的行动也愈发不可控。这时电影的基调已经转入悬疑和黑暗。
直到故事的结尾,Grey身体彻底被完全自主化后的智脑控制,他的意识也最终被封锁到另外一个虚拟幸福世界。
充溢着整个屏幕的红色象征着血淋淋的权利,也象征着智脑最终完成升级。
片名的“升级”到这里才显示出真正含义。
《升级》讨论到的议题同样是许多科幻题材电影的母题: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矛盾。但这部电影也许是归根于只有600万的制作成本,所以故事的格局比较小,科技元素也不是特别多,却很好地实现了以小见大地对这一议题进行探讨。
Grey多次在电影中表达过机器不能取代人类,而故事的整体调性,或者说许多同类母题的科幻电影都持以相近的态度——当人类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最终只会被其吞噬。
作为造物者和使用者于一身的我们,和Grey一样,尽管明白其副作用依旧沉浸其中,习惯与依赖。不过这也不能是非黑即白的武断,因为这一切其实都是关乎到“度”的问题。
《升级》这部电影我还没看过,但是这种镜头无外乎以下几种方法。
1.固定机位固定镜头拍摄两次。
这种拍摄最简单但是镜头不动显得呆板,因此在电影拍摄中没人用。方法是第一次带人拍摄,第二次空镜头拍摄,后期两个镜头直接淡出就可以。
2.运动镜头拍摄。
这种拍摄复杂一些,需要电控机械臂运动拍摄两次,由于是电脑控制的,这两边摄影机的运动轨迹完全相同,后期也很简单,两个镜头直接叠化淡出。
3.运动镜头拍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只能拍摄一次。
这种就需要后期特效部门把人和背景分离出来,做叠化淡出。这种复杂,挺折腾特效部门的。
4,人在绿屏前拍摄,背景是合成的。
人和背景是分离的,后期很轻松的把人消失掉。
我是龙猫大叔,从事电影相关工作,爱旅游,爱冒险,喜欢我请关注我。谢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