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惊讶的是朱逢博,今天大家对李谷一和朱逢博歌唱的评说,几乎一边倒地欣赏朱逢博演唱。当年,形成北李南朱二人格局时,中国音乐界的评价,却是另一个方向的。

李谷一出名比朱逢博早。李谷一原来叫李谷贻朱逢博,加盟中央乐团之后,改名叫李谷一。她在湖南花鼓戏剧团出演现代花鼓戏《补锅》,1964年拍成电影艺术片时,全国一上演即出了大名。

李谷一姐夫在中央乐团合唱团,跟金铁霖是同学好朋友朱逢博。他们相识相恋,正好中央乐团招聘可以演唱民歌者,加盟交响音乐《沙家浜》演出。李谷一有幸被选中,从湖南长沙调入北京。

文革后期朱逢博,中央乐团所到各地演出,除了样板戏以外,另外一场音乐会,李谷一都会演唱《芝麻开花节节高》《洪湖水浪打浪》等经典民歌,她的歌声给全国各地听众留下非常深刻印象。大家都知道中央乐团招了一个非常好的歌手。

李谷一有演唱戏曲的基本功,呼吸、气息、吐字,情感表达都非常自如、稳健、端庄、大气朱逢博。她的歌唱很快得到专家和民众一致好评,各种演唱邀请不断,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女歌唱家。

到了为电影配唱《乡恋》《绒花》等时,她的唱法突然大转变,特别喜欢渲染强烈呼吸声,她自称学习借鉴所谓流行的“气声”演唱法,掀起轩然大波,演唱的歌曲一度短暂被禁。经过风波之后,她成了最大牌的歌唱家,也成了中国轻音乐团的团长。

朱逢博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一个晚会上放歌,被上海歌舞团星探发掘,成了上海的专业独唱演员,开始为上海芭蕾舞学校演出样板戏《白毛女》配唱。

朱逢博的歌唱,个性非常鲜明。她的演唱可以说至今仍是中国三个最嗲声嗲气的女声之一,即邓丽君、朱逢博、张也,她们三人嗓音和演唱,都非常容易辨认。

传说朱逢博的歌声,最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喜爱。中国艺术团体出访,如果朱逢博不到,金也不到。所以那个时期,朱逢博多次访朝,这事被传的神乎其神。

文革结束之后,朱逢博率先在北京开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受到北京及国家音乐界资深大佬的委婉批评。主要说她的演唱不土不洋,半土半洋,不是真正民歌发声。另外一点,准备不足,风格过于单调,举办专场独唱,为时太早。

从技巧上说,她们二人的唱法不同。李谷一是采用戏曲和山歌的唱法,用小嗓子(或说假嗓)为主,用共鸣形成声区贯通、统一。对比而言,李谷一的音域比较宽。

朱逢博发声比较靠前,但以真声为主,即戏曲说的大嗓或本嗓,演唱一点不单薄,更不像很多唱山歌的那么刺耳。她除了嗓子带着特有的娇嗲味,吐字特别有味。聆听她几乎是咬文爵字演唱《请茶歌》等,可以体验她如何倾诉自己的情感。

这种歌唱好处是,个性非常鲜明,情感浓郁,不足是音高不高。老一辈郭兰英、王玉珍、王音璇、陆青霜等著名民歌大家都是这类特点。唱大嗓比较容易受到年龄制约,特别是呼吸。这大概是朱逢博更早退出歌唱舞台的原因?

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一夜之间传唱,火遍大江南北,作曲、作词为80后音乐人的王琪,也在一夜之间火了。

朱逢博:为什么李谷一还在当红,而朱逢博就销声匿迹?

王琪是辽宁岫岩人,他23岁去新疆生活,在那奋斗了10年。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譬如《站着等你三千年》、《万爱千恩》、《送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等这些具有新疆西域风格的红歌。都是王琪的创作曲目。

朱逢博:为什么李谷一还在当红,而朱逢博就销声匿迹?

朱逢博:为什么李谷一还在当红,而朱逢博就销声匿迹?

朱逢博:为什么李谷一还在当红,而朱逢博就销声匿迹?

可以说,王琪的曲目创作都是根植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唱出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心声。唤起很多人美好的情感和记忆。

王琪春晚独唱的这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凄美忧伤的旋律,真的好催泪。轻轻跟着哼起 ,我愿意陪你翻过雪山穿越戈壁......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心中只觉得青年牧羊人与草原上的姑娘相恋相爱的画面唯美,触动心弦。

这首歌是真好听!感觉相遇恨晚,王琪早就该上春晚了,全国老少都很喜欢他!

期待他更多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