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一个流量和话题为王的时代于正为什么被打,多数的编剧都是台后的默默耕耘者,极少数时候会曝光在大众的视野之下。即便写出了很出名的作品,对于大众来说也很少能把他们的作品和人脸对上号。比如之前大火的电视剧《蜗居》,我也是看《金星秀》才知道六六。
而一旦想到郭敬明和于正,脑中会很自然出现他们的人脸形象,说明他们在大众的曝光度很足,而且是擅长炒作的"话题之王"于正为什么被打。对于他们而言,作品不是某个电视剧和电影,而是他们自己。
其实这说到底还是大众的审美和价值观导向的结果于正为什么被打。尽管盗取别人作品的“小偷”行为是值得批判的,甚至是值得编剧圈大动干戈去联名抵制。可是对于大众而言并无太大影响,反而让于正和郭敬明又疯狂刷了一把存在感。
作为大众而言,只需要选择一个想要看的东西就行了,并不是那么在乎作品是否为原创,就好比你去超市买了一个水杯,只要价格、质量和外形基本可以接受,你并不在乎这个杯子是谁发明的,是不是有抄袭某个品牌的嫌疑于正为什么被打。说白了就是大众对于原创和知识产权的概念,还是一个模糊的阶段。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于正为什么被打,欢迎关注@小狐狸说职场
1. 服化道合格
于正的剧称不上多精致,但是外观审美基本合格,据说于正剧的投资中有一半以上用于美工、化妆、服装等包装类环节和项目
2.强情节
比起还原、内涵等等,最直观制造冲突与高潮的,是情节,于正的情节变化之快,反转之多都是非常明显的。这才有了众多于正爽剧
3. 快速反应与市场嗅觉
于正剧的反应真的很快,其它领域的潮流一旦兴起,就被迅速用到他的电视剧里,无论是穿越还是接连不断的反转,客观上于正是在不断发掘新东西的,这种东西可能会让人觉得看多了腻,但是第一眼往往是惊艳的
4.其它
相对成熟的体系、善于炒作也对收视有一定的影响
前有《演员请就位》的郭敬明,后有《我就是演员》的于正,两个劣迹斑斑的影视从业人员,都坐在了竞演类节目的嘉宾席。由于此前都有法院的判决,两人都是抄袭剽窃者无疑,然而他们不仅决绝公开道歉,还飘飘然出现在节目现场指点他人。
这样的行为,被行内很多从业者所不忍,就在12月22号的凌晨,包括琼瑶在内的111位人士发出媒体公开信,指出于正和郭敬明这样的人不应该被标榜,不应该成为业内的榜样。
郭敬明和于正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他们有没有资格成为公开节目的座上宾?
黑历史明星当导师
其实看过《演员请就位》的观众应该都明白,要说郭敬明一点才气没有那肯定是气话,但他在节目中的一些表现确实让人匪夷所思,然而偏偏他的口才又非常好,很多时候看上去都能自圆其说,进而引发网络的热议。
到了近期的《我就是演员》第三季,公众形象一直不佳的于正也被请来,对于台上演员的表演进行毒舌点评,很多话让人恨不得钻进地缝。直言是没有问题的,但也不应该走到友善的极端反面。舆论再度大哗。
其实明眼人能够看出,这样的结果正是这两个节目组想要的结果,他们明明知道两个人都形象不好,都有黑历史,但越是这样就越能引发争议,越能提升节目的关注度,多上几个恶评热搜,才有利于节目收视。
对于一般观众来说,可能冲着两个人之外的其他人,看节目能忍也就忍了。而对于影视行业内的人们来说,这就有些是可忍孰不可忍。
影视从业者无法再忍
要知道,两个人过去的抄袭和剽窃行为都板上钉钉,琼瑶和于正打官司一事还曾闹得沸沸扬扬。不过尽管两人都以输掉官司告终,但他们都没有按照判决进行道歉,这就更加为行业所不齿。
这样的从业者,如果只是拒绝道歉可能还不算特别难忍,偏偏他们又高调出现在演员竞演的节目当中,在节目中的“表演”让其他从业人员忍无可忍。
在这些从业者看来,这样带有劣迹的人在节目中贩卖他们的成功学,会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尤其对青少年会树立坏榜样。
这111个联名者中,不乏很多具有影响力作品的创作者和相关人员,作品包括《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老炮儿》、《还珠格格》、《重案六组》、《战狼》、《泰囧》、《甄嬛传》等等。而发起人,是向来以敢言著称的编剧汪海林。
可以说,这些联名者创作的作品,很多都是近年来的优秀影视作品,他们在业内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存在有些人猜测的酸葡萄心理,这些人的很多作品都是可以传世的经典之作。
于正和郭敬明的作品,近年来都开创了很高的收视率或者票房成绩,他们也捧红了不少演员,赢得了不少粉丝,但他们拒不为剽窃行为道歉的行为,也同样一直存在。很多公众和业内人士,是需要看到这样的道歉的。
底线还是要保留
国内的影视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虚假繁荣,于正和郭敬明这样的抄袭者如果成为榜样,影视行业就更没有什么振兴的希望。
如今的娱乐时代,可以给一些明星以机会,但这种机会不是不存在底线的。否则,整个行业将后患无穷。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