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外号椎名朔哉,大多反映一个人的个人性格,特别是诗人的外号,基本上是反映了他的风格和思想。

椎名朔哉:唐代文学家陈子昂为何被誉为“诗骨”?

李白风流潇洒卓尔不群,诗歌想象力若天外飞仙,所以被称为诗仙,杜甫是儒家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一生忧国忧民,写了大量感叹民众悲惨生活的诗歌,所以被称为诗史或诗圣,因为圣人总是忧国忧民的椎名朔哉。而初唐晚期的著名诗人陈子昂,被称为诗骨,则一方面反映了他的做人的风格,另一方面也是他诗歌精神的体现。

在了解他为什么是诗骨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著名文学评论家元好问的诗,他是这样评价陈子昂的椎名朔哉:

沈宋横驰翰墨场椎名朔哉,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元好问给了陈子昂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扭转了唐初以来宋齐梁陈的奢靡文风,是为唐诗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简直可以用黄金为陈子昂铸像椎名朔哉。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在初唐时期的诗歌,一般是柔若无骨的,而陈子昂在诗歌实践上,是强烈反对这种柔弱无骨的文风的,他主张诗歌要有风骨。什么是风骨呢?我的理解是,诗歌要直抒胸臆,不去无病呻吟,要刚劲挺直而不是柔若无物,要反映大时代的时代精神,要反映时代的波澜壮阔,而不是靡靡之音。因此,陈子昂是推崇魏晋以来的魏晋风骨的诗坛领袖。

我们看陈子昂的诗歌,从一系列感遇诗到他的登幽州古台歌,都反映了这一点,这是从他诗歌的风格上来看的。

而从陈子昂的个人性格上来看,也称得上是个铁骨铮铮的人。他来自四川,带着四川人的豪情和骨气,他在那些当权的人面前,从来都是不卑不亢,从来不去卑躬屈膝。这种硬骨头也得罪了不少人,。他曾经两次被贬,越来越惨,最后在家乡被县令害死,尽管有人说是夺他的家产,也有人说是当朝的武氏派人暗杀了他。不管怎么说,是陈子昂的铮铮铁骨,成就了他的诗文,也要了他的命。

陈子昂生前没有留下诗集,他的朋友卢藏用帮他整理出版了诗集,据说在当时影响很大,简直可以和左思洛阳纸贵相媲美,这也是对诗骨陈子昂的一种安慰吧!

谢谢邀请!“周易”到底是迷信还是科学?我认为它不是迷信,应当归入科学的范畴。首先看看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正确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凡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得到的理论,都是能经得起推敲、论证的,没有半点虚伪含糊。再看看什么是迷信,迷信是信仰神仙鬼怪,迷信的人会盲目崇拜不一定符合实际的事物。凡是运用迷信的方法获得的理论,都是经不起推敲和论证的,一般是指一些人思想不够解放,认知不科学,用这种方法去追求自我安慰。因此科学和迷信是相互对立排斥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是截然相反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玄学,是研究预测思维规律的学说,用以预测未知的事物的一个可行的方法。古人用它预测吉凶祸福,其准确率还蛮高的。从古至今,不只有多少人在研究它,也有一定的成果,而真正能研究透彻的人没有几个。这种预测,并不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去凭空捏造,而是以现实存在的事物作为依据,运用切合实际的思维规律,作出有效的判断。比如预测今天的出行,一切顺利,那就好。若预测到有不吉祥的事,那么今天就想法避开,与车有关,就不接触车,与水有关,就不接触水。预测的灾祸是偶然的,但偶然不能代表必然,不出行,不下水,就不一定有灾祸了。从这个例子看,预测是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不是迷信,因为它依赖实际生活,这是预测依据,它的思维过程,既有逻辑的推理,又有哲学的见解。这都是科学的手段。再推敲它的本质,其思维形式还是合乎科学的,应当属于科学的范畴。这门学说,除少数人外,人们大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感到玄乎,因此,人们叫它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