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是清朝末年时期的宦官大太监安德海。他在八九岁的时候就进入皇宫做了太监,之后就在咸丰帝身边服侍。安德海这个人非常聪明,故而他也深得咸丰帝的信任。

大太监安德海:大太监安德海得势的时候到底有多牛?

大太监安德海:大太监安德海得势的时候到底有多牛?

大太监安德海:大太监安德海得势的时候到底有多牛?

大太监安德海:大太监安德海得势的时候到底有多牛?

后来咸丰帝去世,他去世前曾为继位的同治皇帝留下肃顺等八个顾命大臣,让他们辅佐新君大太监安德海、主持朝政。

但是后来两宫太后却发动了辛酉政变,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一起,打败了肃顺等八个顾命大臣的势力,从而夺取了八位顾命大臣的权利大太监安德海。

而在此次辛酉政变中大太监安德海,安德海在两宫太后、恭亲王之间来回奔走,所以这时的安德海就是他们之间的重要联系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这次政变能成功,安德海是立下很大功劳的,也由此安德海更加受到慈禧太后的器重,而被封为总管大太监。安德海也由此一跃成了朝廷中的一个非常显赫的人物。

然而辛酉政变虽然恭亲王是和慈禧太后联手的大太监安德海,但之后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地位,就想除去恭亲王对他的威胁,而想夺取恭亲王的权利。于是这是慈禧太后又和安德海商量计策,最终慈禧太后一举革去恭亲王的权利,从而解决了恭亲王给她带来的威胁,而这时安德海又立下大功。故而慈禧太后对安德海的更加恩宠了。

那大太监安德海得势的时候到底有多牛呢?

因为安德海聪明伶俐,又为慈禧太后做了很多人,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之人,深受慈禧太后的恩宠,所以之后安德海就以宠而傲,行事飞扬跋扈,不仅不把恭亲王放在眼里,同时还不把同治皇帝放在眼里,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挑拨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可见当时安德海的气焰多么的嚣张、多么的有恃无恐。

而大太监安德海最牛的是,他身为一个太监,却在当时京城一个很大的酒楼里,明目张胆的大摆宴席正式娶妻。作为一个太监能这样,确实很有权势了,而不仅如此,慈禧太后因为对安德海的恩宠,所以还赏赐了安德海不少财物。在当时大太监安德海娶妻可谓是一个特大热闻。

当然,因为安德海权力过大,行事飞扬跋扈,又不遵守大清祖制,在清朝开国的时候,曾经对太监的管理非常严格,顺治帝并且还有规定,其中有,太监除了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没有派遣,不准私自出皇城等。因为有这些规定,所以清朝曾经只要有太监触犯这些,就多会处以极刑。

而这时的安德海却仗着慈禧太后的恩宠,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违反了这些规定私自出皇城,他那时没有任何公文文书,却大摇大摆。

因为安德海身为太监、行事飞扬跋扈,这让曾在山东做了近十年巡抚的丁宝桢非常痛恨,在加上丁宝桢性格刚烈、为官清廉。所以在安德海到山东境内的时候,安德海被抓,而后丁宝桢又亲自审问,最终安德海被杀。而安德海被杀之时距离安德海被抓,不过五天的时间。

从被抓到被杀只用五天的时间,这对于深得慈禧太后恩宠的权宦安德海,确实时间不长。同样丁宝桢杀安德海一事,也让朝廷非常震惊。曾国藩就评价过这件事,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事,不仅让朝廷震惊,而且曾国藩还称赞丁宝桢为豪杰士。

1869年7月,山东巡抚丁保桢将慈禧身边的红人,一代权阉安德海枭首于济南。此事不亚于一颗炸弹惊爆于朝野,世人都为之一震。

大太监安德海:大太监安德海得势的时候到底有多牛?

谁都知道,安德海在慈禧心目中的地位。他是慈禧的太监大总管,人称“安二爷”“安大总管”。也知道慈禧对安德海的宠幸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安德海就是另一个魏忠贤。势利之人都对他百般谗言献媚,趋之若鹜。

大太监安德海:大太监安德海得势的时候到底有多牛?

大太监安德海:大太监安德海得势的时候到底有多牛?

大太监安德海:大太监安德海得势的时候到底有多牛?

(丁保桢剧照)

那么,安德海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权势滔天的人物的?身为巡抚的丁保桢,又为何要冒险诛杀他呢?

一、身世凄惨,幼时进宫为宦。安德海出生贫苦,10岁时其父母双亡,兄妹3人不得已,过继给叔父抚养。但其叔父偏偏又是一个游手好闲的老光棍,自顾尚且不暇,哪有能力照顾安德海兄妹。身为老大的安德海,只好到本村财主家干些杂活,勉强度日。

穷则思变,在生活实在无以为继时,安德海听从好心人的劝告,自阉进宫当了太监,并且幸运地被分到了咸丰身边当差。

虽然他小小年纪,但历经磨难后,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圆滑和机灵,深得咸丰喜欢,被咸丰称作“小安子”,经常为咸丰鞍前马后地跑腿办差。

慈禧为了邀宠,也常常赏赐安德海一些钱财,希望他在咸丰帝面前多进美言,两人由此确立了亲密的主仆关系。

咸丰7年,慈禧晋封为懿贵妃后,就得到咸丰的准允,将安德海划入自己宫中,成为太监首领。

(安德海剧照)

二、为慈禧立下奇功,恃宠而骄。1861年,出逃的咸丰帝病死在热河,临终前,命载淳继承皇位,同时任命肃顺等8人为“顾命大臣”。咸丰死后,慈禧伙同奕䜣等人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剥夺了所有“顾命大臣”的权力,开启了她独掌清廷的历史。

在“辛酉政变”过程中,安德海冒死两次往返于北京和热河之间,为慈禧和奕䜣通风报信,为政变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他得到慈禧的极度宠信,成为权倾朝野的宦官。

安德海发迹后,逐渐嚣张跋扈,目中无人。根本不把一众大臣放在眼里,他不但和慈禧一起罗织罪名,密谋搬倒了当初的政变战友奕䜣,罢黜了他议政王的官职。还屡次在慈禧的面前搬弄是非,肆意诋毁众大臣。大臣们慑于慈禧的淫威,大都敢怒不敢言。

最为恶劣的是,安德海目无君臣,竟然连载淳都敢得罪。

载淳即位时年仅6岁,贪玩调皮是这个年龄的本性,但安德海经常在慈禧面前进谗言,致使载淳多次被慈禧责骂。载淳曾不止一次对手下太监说,他第一个想杀的人就是安德海。由此可见,安德海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人人得而诛之。

(慈禧剧照)

三、无旨出京,丧命济南。1869年,安德海借口为载淳大婚采办物资为由,离开京城。一路上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船上挂满龙凤旗,船舱里的太师椅上摆着龙袍,船头两面大旗迎风招展,一面上书“奉旨办差”,一面写着“采办龙袍”,钦差大臣的威仪十足。

但是,作为巡抚的丁宝桢,并未收到朝廷的“明降谕旨”。这说明安德海并未奉旨,而是私自出宫。

这可触犯了大清祖制,太监私自出宫按律当斩。于是,丁宝桢在奏请载淳谕旨后,将安德海枭首于市。

那么,安德海死后,慈禧是怎样对待丁宝桢的呢?

按理说,丁宝桢斩了慈禧的亲信,以慈禧霸道的性格,必定将丁宝桢查办。但实际上,慈禧不但一点都没有为难丁宝桢,反而在光绪二年时,把他调任四川总督,授予他头品顶戴和太子少保衔,同时兼任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御史。

在丁宝桢履职四川时,慈禧还特赐“国之宝桢”4字,以表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卓越政绩。

(载淳剧照)

那么,慈禧为何不为安德海报仇呢?其一,安德海确实是无旨出京,犯了死罪。

关于太监“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的规定,是顺治帝早就颁布的上谕,如果违背,会被处以极刑。因此,安德海没有载淳的圣旨,是死有余辜的。

其二,慈禧明白,想杀安德海的,不仅仅是丁宝桢。

在安德海出京前,其实他曾奏请载淳。但狡猾的载淳撂下一句“我不管这些闲事”予以搪塞。等安德海出京后,载淳就跑到慈安处,密谋除掉安德海。

慈安找到慈禧,以慈禧近期感冒为由,建议让载淳批阅奏折,得到了慈禧的同意。因此,丁宝桢奏请诛杀安德海的奏折,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载淳的手里。

载淳立即做出“就地正法”的批示,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递送到丁宝桢手里,安德海在被擒5天后就身首异处了。

虽然当时慈禧也想救下安德海,也以加急的方式送去懿旨。但聪明的丁宝桢在慈禧的懿旨到来后,以建皇亭为由,只接不宣。直到执行了载淳的圣旨后,才当众宣读慈禧的懿旨,刻意制造了木已成舟的事实。

其三,丁宝桢是清廷的重臣,功绩卓著。

丁宝桢为官期间,得到了百姓拥戴和同事好评。他曾参与镇压捻军,任职山东巡抚时,体恤民情,造福百姓,政绩斐然。同时,丁宝桢一生忠直刚烈,为官清廉,被誉为是清末的“中兴名臣”。

在慈溪眼里,安德海始终只是一个奴才,而且是一个僭越无礼、引发公愤的奴才,纵然慈禧对他宠爱有加,也犯不着为了一个奴才,为难名满天下的丁宝桢,不如顺水推舟,还能赚个好名声。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