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也没有多少电视剧可以选择,本来就没几个电视台,然后所有台都在放这个,你说你不看《渴望》还能看啥渴望剧情介绍?
然后那时候也没啥娱乐活动渴望剧情介绍,吃完晚饭一家人就看这个了,而且记得很多邻居家里还是黑白电视机,于是邻居的小孩都跑来我家看彩色的。犹记得同名主题曲《渴望》是毛阿敏唱的,这首歌她还经常在联欢晚会之类的节目上唱,别说电视剧了,这首歌都火得一塌糊涂,连小孩都会唱。
要说这部剧为啥有这么大的魅力,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电视剧选择少,和娱乐活动少,而是与这部剧的题材有很大关系渴望剧情介绍。
这部剧算起来应该是国内最早的大型婆媳伦理剧了渴望剧情介绍,50集,超耐看!
主角刘慧芳(张凯丽)集中国妇女的优良美德于一身,人设是相当好的,故事背景发生在60年代末,父辈那一代看这部剧非常有共鸣,奇怪的是连小孩子看这部剧也能看得进去渴望剧情介绍。其实就是家长里短加上各种阴差阳错,比较接地气又带着一些悬疑的情节。
如果说一部剧能够让一家老老小小都喜欢看的话,不火都难了。
据说这部剧后来被韩国引进,也是万人空巷的状况,后来很多大型韩国家庭伦理剧也开始出现,很难说这其中没有借鉴《渴望》的成功模式。
当年电视剧那么少,如果有一部稍微好点的,肯定会被人奉为经典,比如《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哪部不是连歌带剧带演员全都火得一塌糊涂呢?
不过那时候演员的演技也好啊,用了心的在演,几乎挑不出毛病来。
去年,看《人民的名义》时,爸妈说,那不是慧芳么;电视上看到张凯丽代言广告,我爸妈又说,那不是慧芳么?
你看,刘慧芳这个人物已经成了张凯丽的代名词,而宋大成就是李雪健的代名词,再之后的很多作品,他们都很难超越《渴望》带给人们的固化印象了。
【本回答由签约答主墨娱原创首发于悟空问答平台,已维权,抄袭必究】
理由:《渴望》是新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1990年播出时万人空巷,创下那个时代的收视巅峰,亦引发了一场关于真善美的全民大讨论。
可以从该剧的主题歌中去感悟: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难取舍
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
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
为什么感人 ? 因为他演绎的是我们的平常生活
为什么难忘 ? 因为他描述的是我们的真实感情
为什么渴望 ? 因为他说明的是我们的现实社会
和现在的大多数电视剧不一样,现在很多的电视剧演的基本属于理想型。在理想的家庭,理想的婚姻,理想的事业的基础上发生一些故事,而缺挖掘朴实的生活场景,朴实的人物心理...
好怀念当年由赵宝刚执导,万人空巷的《渴望》,现在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回忆。名字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而又不落入俗套,渴望美好的爱情,渴望美好的生活,人的一生不就那么一回事,一生都渴望中等待。
据说当时《渴望》热播的时候,整个社会的犯罪率都降低了,其一是刘慧芳这个人物太善良,太美好了,很容易感化人。其二就是剧情精彩,接地气,故事生动曲折,而又具有真实性。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部大女主的戏,但因为是发生在特殊的背景之下,没有刻意的丑化某个人,沪生在那个选择倒也符合小人物的本性。
可能那个时代,很少有那种借着火爆的收视率,趁热打铁拍第二部的打算,及时有应该一次那就计划好了,安排两部的剧情,那个时代创造的周期长,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到位。第一部的故事似乎也讲完了,但还还是留了点悬念。
再想起来拍的话,能把演员到位很困难,是否能达到当初的水准,很那说。找新演员的话,都找不出像凯丽,李雪健老师,韩影,蓝天野那样优秀适合角色的演员了,还有当时那个充满了人情味的小院子,还有罗岗那个充满情调的小阁楼。此时的北京光彩夺目,再也回不到当年有着古朴和有年代感的老北京了。
我想赵宝刚导演特别明智的没有再去死搬硬套的拍一个续集,想把美化的辉煌和回忆都留在《渴望》里面。不过似乎海润影视总裁刘燕铭有翻拍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在筹划之中了呢,不得而知。
好怀念黄梅莹的亚茹,吴玉华的竹心,韩影老师的刘大妈,蓝天野的沪生的爸爸等等每个人物都仿佛还在眼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