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都是因为生活所迫吧。我在一本书上看过清朝最后一个太监的故事太监为什么要净身,就是因为他家里人的生活太困难,无可奈何之下,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进房去,承受了巨大的痛苦,阉割后送到宫里当太监。另外,皇宫里的生活比较优越。比起宫外的生活来说,是好喝的,应有尽有。虽然时常会挨打受骂。但比起外面挨饿受冻,要好受的多,并且还有机会升职,光宗耀祖。历史上就有很多很多太监得到了皇上的信任,被犒赏良田美宅娇妻美妾。此外,在当时的情况下,太监做一个特殊的阶层,比较庞大,宫里面也很需要这样的人,也是很多穷苦人家,选择让孩子加入的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宫女和太监在皇宫大内的分工不同太监为什么要净身,都是主子身边不可或缺的仆人。
先来谈谈宫女,宫女的工作性质很简单,负责陪伴主人,打理主人要求做的一切家务,比如打扫卫生,安排采购食物太监为什么要净身、布匹衣料等,还有主人早上起床后帮助梳妆打扮,这些心灵手巧的事情一般由宫女做比较合适,此外,还有一点,宫女虽然品级低贱,但是她也是皇帝的女人,一旦被皇帝看中,临幸后,那都可能咸鱼翻身,如果能生下一男半女,那就富贵不可言了。
而太监则是由阉人担当,他们是古代一种特殊制度的产物,主要就是为皇宫中皇帝妃嫔服务的,但他们和宫女的职责不同,主要是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比如皇帝下达诏令后,由他们传达给下面的大臣或嫔妃,还有掌理文书,刺探消息,充当皇帝或嫔妃的耳目太监为什么要净身。
正因为能够通晓皇帝的情况太监为什么要净身,替皇帝传递消息,所以他们也有能力干预朝政,甚至到了一些朝代的末期,能够直接废立皇帝,权力相当的大,从历朝历代来看,皇帝身边的两大势力,一个是外戚专权,另一个则是宦官专权,两大势力此消彼长,成了威胁皇权的两大顽疾。
历代开国皇帝,都对太监干政予以阻止,如明太祖朱元璋上台以来,规定太监不得识字,不得,干预朝政,违令者斩,并悬铁牌于宫门上。就是这样的严令,依然不能避免太监干政,明成祖朱棣以后,宦官太监又渐受重用,如大名鼎鼎的郑和下西洋,郑和就是一名太监,到了永乐后期,设立东厂,由太监掌管,从事特务活动,诸事直接报告皇帝,永乐以后的皇帝对太监的权力下放越来越大,太监专权成了明朝的严重祸患之一。
太监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到了民国初年,袁世凯称帝时,才宣布宫中永不使用太监,一切杂役都由宫女担当,从此,太监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曹吉祥,他是明朝有名的宦官,他曾和石亨等人帮助明英宗复位,因功被任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又总督三大营。但是后来曹吉祥却谋反,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最终曹吉祥也被处死。
那明朝宦官曹吉祥为什么要叛变谋反呢?
在明英宗时期,大明朝和瓦剌关系紧张而发生了战事,最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也被敌军所擒,明英宗被擒后,大明朝一时无主,但国也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被立为皇帝,是为明代宗。
但是后来明英宗却又回到明朝京城,他当时的地位也非常尴尬,他称为太上皇。到明代宗病重的时候,石亨、曹吉祥以及徐有贞就商议要废去明代宗而让明英宗复位。
后明英宗成功的复位,明英宗就封赏这次帮助他复位有功之人,曹吉祥因功深受明宗恩宠,被封为昭武伯,掌京城的军政大权,因为这时曹吉祥权重一时并受皇帝恩宠,因此得到很多人的依附。当然在此次石亨也是立下大功,同样深受明英宗的恩宠。
曹吉祥和石亨掌权后,就排除异己、打压大臣、居功自傲、飞扬跋扈,因此他们也招来很多人的怨恨。
不过曹吉祥和石亨两人后来却发生了矛盾,朝中大臣于是就趁他们不和而弹劾他们,而曹石二人看到时局严重性,于是就不记前仇而和好联合。之后他们又一起到明英宗面前诬陷弹劾他们之人,结果明英宗就下令把弹劾曹吉祥和石亨的人打入大狱。
虽然明英宗很恩宠和信任曹吉祥和石亨二人,但他们过于张扬、气焰过于嚣张,也做出很多不法之事,时间久了明英宗也开始疏远曹吉祥。
后来石亨又被朝廷以散布谣言、制造违禁物品等罪打入大狱,他的罪按律是死罪,但还没有对他动刑,石亨就死于狱中。
曹吉祥和石亨都有帮助明英宗复位的大功,同时他们都一样深受明英宗的恩宠,都有着很大的权利,但是当他看到石亨是这样的下场后,他非常害怕。
在这种情况曹吉祥就常常赏赐将军们,而将军们也怕曹吉祥一旦倒台后,他们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他们都愿意做曹吉祥的心腹,这时曹吉祥也开始有了谋反的想法。
而曹吉祥的嗣子曹钦曾问他的手下历史上有没有宦官之弟做皇帝的,他的手下对曹吉祥说他的本家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就是。曹钦于是也更加有了谋反之心。
同时曹钦因为滥用私刑而被弹劾,明英宗就准备抓曹钦下狱,而曹钦觉得之前石亨就被逮捕下狱然而死于狱中的,现在又是这样的方法。最终曹吉祥和曹钦下定决心谋反。
所以明朝宦官会谋反,但曹吉祥和曹钦的谋反却以失败而结束,曹钦投井自杀,而曹吉祥也得到了应有的结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