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走过多少的路

答案在风中飘扬:关于对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的理解?

才被称之为人

答案在风中飘扬:关于对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的理解?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的海洋

答案在风中飘扬:关于对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的理解?

才能安眠于沙滩上

加农炮要飞多少回

才会永远被禁止

答案啊答案在风中飘扬,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座山能存在多少年

在被冲刷入海之前

一些人能存活多少年

在获准自由之前

一个人能掉头多少回

假装什么都没有看见

答案啊答案在风中飘扬,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个人要抬头多少回

才看得到天际

一个人要有几只耳朵

才听得到人们的哭泣

是啊答案在风中飘扬,还要有多少的尸体,他才知道

已经有太多人死去

答案啊答案在风中飘扬,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这首歌当年诞生于纽约格林尼治村的一家咖啡馆里,那是一九六零年代的美国,在纽约游荡的鲍勃·迪伦二十出头。当时肯尼迪的上任与被刺答案在风中飘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与死亡、越南战事、古巴导弹危机、红卫兵组织与波普主义的兴起都尚在其后,但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切的激情、伤痛与疑惑都已率先在那个时代汇聚。

年轻的鲍勃·迪伦也像一条深知水之冷暖的鱼,他游到了风云际会的前夕,他敏锐、深刻、犀利,他在沉默中开口,率先替所有人说出了他们共同的感受。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的路/才被称之为人/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的海洋

才能安眠于沙滩上/加农炮要飞多少回/才会永远被禁止

答案啊,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这样的句子,在当年几乎感动了听到这首歌的每一个美国人。头两句警句般的提问带来了穿透力,这股力量适用于需要反思人生经历的每一个人,它给人们带来了足够的安全系数,给思维划定了范围,也牵好了缰绳,供给人们在这范围内尽情地细数得失与成长,不至于掉落到危险的境地中去。头两句不仅给整首诗,也给芸芸众生定下了基调,而紧接着的“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的海洋/才能安眠于沙滩上”在延续头两句的意味之上,又彰显了另一种命运与自然的力量,这其中“白鸽”意味着什么,而谁又不曾飞越或直面广阔“海洋”铺陈的难题,“沙滩”的归属感与宿命性,“安眠”的危险与不可逆,都在时代的变化与动荡中多少给人生带来了稳妥的安慰,“加农炮要飞多少回,才会永远被禁止”,这是作为一个“人”接踵而来的在社会意义上的思虑与紧张关系,在时代环境中更直白的落停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上,落停在核武器上,当现代文明与现代科技被大规模用于杀人,那么作为一个“人”,这该怎么办,文明与科技又将何如?

一座山能存在多少年/在被冲刷入海之前/一些人能存活多少年

在获准自由之前/一个人能掉头多少回/假装什么都没有看见

答案啊,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个人要抬头多少回/才看得到天际/一个人要有几只耳朵

才听得到人们的哭泣/是啊,还要有多少的尸体,他才知道/已经有太多人死去

答案啊,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问题都在此处,那么作为一个“人”,应该要到哪里去寻找答案呢?满篇皆是疑问,“答案在风中飘荡”,似乎是有似是而非,顾左右而言他的意味,甚至有当时的知名人士在这首作品发表后公开攻击贬斥说这首诗歌无力,只是抛出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鲍勃·迪伦自己说:“回答这些问题的第一种方式正是提出问题。但大多数人们需要首先找到风的所在。”“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尚未可知,风又是什么,在音乐中也许是钢琴上一连串密集流畅而又错落有致的音符,这是最常见有效的优雅,但时代的风却难有优雅的可能。

在鲍勃·迪伦发表这首歌的三个月后,一九六三年的八月二十八日,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举行了百万人民权大游行,马丁路德金发表了他撼动世界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说,有多位歌手轮流在他们一生之中最浩大的游行活动上演唱,并一起合唱了《在风中飘荡》,这首歌才刚刚发表没多久,在当天却和民权运动的圣歌被推到同样的位置上,一起成为民权运动的最响亮的歌曲。

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在游行的队伍中,人们相互激励,在风中寻找答案,在风中激辩与发现,在风中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

鲍勃·迪伦日后在自传里说:“我在纽约市,共产主义者或非共产主义者。周围可能都有不少。还有不少法西斯主义者。不少未来的左翼独裁者,或右翼独裁者。各种各样的激进分子。有人说二战宣告了启蒙时代的终结,但我从来不知道。我还在启蒙时代里。我多少还能记得并感受到启蒙的光。我在读那些书。伏尔泰,卢梭,约翰·洛克,孟德斯鸠,马丁·路德——这些空想家,革命家……我好像认识他们,他们就像住在我家后院一样。”鲍勃·迪伦自己这首诗歌在世界范围内久唱不衰的意义应也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