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进入兰佩特海姆足球俱乐部。其后进入路德维希港的凤凰队和西南队施拉普纳,但未参加过德国的甲级联赛。1966年涉足教练工作。1976年考取联邦德国甲级教练证书。1980年获科隆体育学院颁发的足球教师证书。1982年起出任曼海姆的瓦尔德霍夫队主教练,当年率队打上甲级,荣获“译普”、“赫贝格”奖。1984年6月率队访华,夺得“长城杯”赛冠军。1987年转回施塔特98队任主教练。1992年5月应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特邀赴中国担任中国足球队主教练。5个月后,中国队在第10届亚洲杯上名列第3。1993年5月,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兵败伊尔比德,改任“顾问”,合约期满未予留任。
施拉普纳是第一位执教中国男子足球队的“洋和尚”施拉普纳。1992年,人们对屡战屡败的中国教练已经失去信心,聘请洋教练的呼声四起。中国足协开始选帅,如何选洋教练,这对多年相对封闭的中国足球界来说是陌生的。就像国门打开时一些企业竞相购买洋设备,但能不能买到好货也是一门学问,尤其对第一次买的人来说。
其实,当时有位很合适的人,那便是刚在意大利世界杯上带着喀麦隆队使全世界大吃一惊的内波姆尼奇亚。但后来偏偏选中开价高得多又并无骄人业绩的施拉普那。之所以请施拉普那,可能很大程度在于上海大众公司愿出资请一位德国教练。
起初施拉普那不是个说大话的人,至少在德国他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
他曾在他的自传中把自己的身世交待得很清楚:"我踢球的级别越来越低:丙级队、丁级队,最后是成人组最低的戊级队。21岁我开始去服兵役,22岁脱下军装……"施拉普那最值得骄傲之处是把乙级队曼海姆队带进甲级队,并取得第6名,这的确是不容易的,他拥有德国甲级队、乙级队教练证书,也绝非平庸之辈。
中国球迷在足球上受的刺激太大了,中国教练给他们的失望太多了,他们太希望有一个扭转乾坤的人物了。而洋教练无疑是他们饱受创伤心灵的寄托。
施拉普纳率队打国内、国际比赛都没有什么亮点,而唯一算得上成功的执教就是亚洲杯了。
在第10届亚洲杯上,他率领中国队小组两平一负出线,半决赛2:3败给日本后,在三四名决赛中点球击败了阿联酋队,获得第三名。
霍顿的执教能力施拉普纳,在历届中国国家队教练中还算不错,要不是接手1999国奥队,我想米卢可能会来的更晚一些。
施拉普纳不是一个足球教练,当时可能是中国足鞋的翻译德语太差,因为语言差异中国足鞋错把一位德国的小学体育教师请到中国施拉普纳。
教练在好,还要看自己光靠教练是不行的,这两位都好,没什麽可评,到时候还得看他们
两个人理论超强,都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到了实战都出不了成绩,实用性不强,不如米卢施拉普纳。
霍顿操作不佳,比施拉普纳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