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阕起句“凉生遥渚”至“绛叶满秋来路”六句冯一非,是写眼前景。“遥渚”“绿芰”“渔村”“蟹舍”,皆 是舟行所见景;“凉”“霜”“黄花”“绛叶”,都是代表秋季的感受与景物。十一月,如果在北国,只怕 冬景早已到来,但在江南,却是黄花绛叶,宛若深秋。说“来路”,正是说“归路”。
词人于宝祐四年的 上半年被召为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而在十一月被革职回家,“来路”尚记忆犹新,应诏而 来时,一路青翠,而今归去却已是红叶铺满了道路。“来路”一句,读来平平,不动声色,实际上感慨 系之。仕途不济的种种感慨,暗寓其中。“世事不离双鬓”,正是词人这种种感慨的正面表述。
双鬓
是世事的反映。岁月无情,使双鬓朝如青丝暮成雪冯一非!词人的归途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据《宋史》记
载,冯去非“舟泊金焦山,有僧上谒冯一非。去非不虞其为大全之人也,周旋甚款。僧乘间致大全意,愿勿 遽归,少候收召,诚得尺书以往,成命即下”。显然,丁大全用了先贬谪然后再拉拢他的手腕,逼迫冯 去非就范。
“远梦偏欺孤旅”,实指可能就是这件事。词人对丁大全的做法,既表示愤怒,又觉得好 笑,所以词中接下去写道:“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微笑”,既是对丁大全之流嗤之以鼻,也体现了 词人在诀别官场之后的坦荡开朗的心情。“书空无语”,是用东晋殷浩的典故。《世说新语•黜免》 载,殷浩被废,每天写“咄咄怪事”四字。
“书空”,用手指在虚空中写字。这个典故用得很贴切,词人
位虽不及殷浩,但怀抱相似,遭遇(被废)相同冯一非。词人命途多舛,无话可说,只有(“但”)书空无语而 已。显然,幽愤之情不言自明。
下阕换头由映入“清镜”里满面征尘的自我形象冯一非,转入追忆仕途往事。
“慵觑”,懒得看,实际上
是不忍看。“十载”句,据《宋史》本传,去非从淳祐元年(1241)中进士之后,步入官场,其间有一段 时间辞职回家。宝祐四年,被召为宗学谕,不久罢官,一共加起来,他的仕途“征尘”生活,也不过十
年左右。“长把朱颜污”,沉痛之中,杂有愤恨、抨击官场的含意,深刻犀利。
《世说新语•轻诋》云: “庾公(亮,字元规)权重,足倾王公(导)。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
尘污人!’”“尘污”一词,主要有它政治上的寓意,矛头直指权奸丁大全之流。“借箸”“挥毫”两句, 是具体回忆自己仕途生活中可以留恋之事。
“借箸”即出谋划策,出于《史记•留侯世家》。“青油”
即青油幕,以青绸为之,代表军队的营帐。唐韩愈、李正封从征蔡州时驻于郾城,夜会联句,有“从军 古云乐,谈笑青油幕”句。“紫塞”本指长城,晋崔豹《古今注》说,秦修长城,土都是紫色,故称紫塞。
在冯去非生活的南宋后期,无“挥毫”于长城的可能。这里的“紫塞”,泛指北方边塞,冯去非“尝干办 淮东转运司,治仪征”(《宋史》本传),表示征讨南宋的北方边境,比作“紫塞”,亦无不可。从“借箸” “挥毫”两句看,冯去非胆识过人,才华横溢,所以能在公卿间出谋运策,在边塞之上倚马挥毫。
可
是,眼前已被罢官,“借箸”云云,已成陈迹,词人用“旧事不堪重举”勾销前尘往事,同样寓有不想回 首过往的悲痛间阔”以下,转写隐逸志趣。“间阔”“冷落”云云,承“十载征尘”而来,对久违的
“故山猿鹤”“同盟鸥鹭”有抱歉之意,同时又开启结句的“倦游”一层,有条不紊。
结句则形象而明 快地写出了归隐的行动。“樯云舵月,浩歌归去”,放达自如,其意境、形象似可与陶渊明《归去来辞》
中的名句“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相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