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黄能扩张血管黄研,改善微循环,具有抑菌和杀菌效果,而且可中和毒素。此外也能达到止血和抗凝血效果,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大黄和不同的中药搭配,其药效不一样。
中药大黄和什么搭配在一起好黄研?1、大黄搭配茵陈
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和退黄疸效果黄研,主要治疗小便不利和全身发黄。和大黄搭配在一起,能清热利湿和退黄利尿,能辅助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和湿热性黄疸。
2黄研、大黄搭配红藤
红藤可达到清热解毒效果黄研,和大黄搭配在一起,能清热散结,辅助治疗湿热肠痈肿块,适合右下腹疼痛,按压时有肿块和压痛感,腹部皮肤紧绷,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少,腹胀和大便干结。
3、大黄搭配五味子
五味子和大黄搭配在一起,具有降酶益肝和清利湿热效果,能辅助治疗慢性肝炎,降低谷丙转氨酶,适合胸肋隐隐疼痛,没有任何食欲,吃饭后腹部胀痛,大便干结,小便发黄,舌质红苔黄腻情况。
4、大黄搭配黄芪
黄芪可达到补气生阳和固表止汗效果,而且能利水退肿,同时也可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大黄和黄芪搭配在一起能扶正去湿气和益肝退黄,辅助治疗慢性肝炎和单项胆红素增高症。适合脸部发黄,没有任何光泽,小便发黄,精神不振,没有食欲,腹部有压痛感,大便不通畅以及舌体胖大。
5、大黄搭配附子
附子具有温补肾阳效果,和大黄搭配能利尿祛除浊,平和止吐,降低尿素氮,辅助治疗肾阳不足、呕吐和湿热内聚。适合呕吐黄水,全身浮肿,小便发黄且量少,大便干结和面色发黑的情况。
6、大黄搭配葛根
葛根具有解表透疹和生津止泻效果,和大黄搭配在一起,能调理脾胃之气,辅助治疗湿热或食滞引起的痢疾,适合腹部胀痛,腹泻,胃部不适,肛门灼热和舌苔黄腻。
7、大黄搭配金钱草
金钱草具有解毒消肿和清化湿热效果,而且可保护胆囊,促进肝细胞胆汁分泌,增多肝胆管中胆汁,升高内压,让胆道括约肌松弛,促进胆汁排出。金钱草和大黄搭配在一起能清热消炎和利胆消食,辅助治疗胆结石和湿热型胆囊炎。
温馨提示虽然大黄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是脾胃虚寒、血虚气弱以及产后和孕妇期间女性不能服用。
贝母
【处方名】 川贝母 川贝 京川贝 松贝 青贝 炉贝 浙贝母 浙贝 象贝母 圆宝贝 大贝
【功能与主治】 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用于:肺虚久咳, 痰少咽燥,外感热咳,痰火郁结,咯痰黄稠,瘰疠,疮痈肿 毒,乳痈,肺痈等证。
【用法与用量】 内服: 煎汤,3~10g,研细粉冲服1~ 1.5g。外用: 研末撒或调敷患处,适量。
【新用途】
一、内科
慢性支气管炎: 将川贝与皖贝分别制成片剂,1日4次, 每次5片,每日用量相当于川贝或皖贝生药量6g,10日为1 疗程,小儿用成人1/2~1/4量。
二、外科
前列腺肥大: 贝母、苦参、党参各25g,水煎服。
三、儿科
百日咳: 贝母、百部,根据年龄确定用量。小于2岁者, 名10g; 2~5岁者,各15g; 大于5岁者,各20g。水煎2 次,共200~500ml。分3日服,每日3次。
浙贝2.5g,鸡蛋1枚,尖端敲1分铝币大小孔,将浙 贝粉掺入蛋内,搅匀后以纸封闭,孔向上在饭锅内蒸熟即成。 上、下午或频服,每日1~9枚,痉咳严重或痰有血者,可配 百部合剂,炙百部9g,玄参5g,麦冬4g,温水100ml,锅 内蒸取汁。日服2次,亦可频服或隔日1剂。
贝母10g,白花蛇5g,生甘草10g,共研细末。每次 1.5~3g,日 3次。
四、皮肤科
1. 面部扁平疣: 浙贝母30g,生苡仁10g研细末,鸦胆 子10g砸碎去壳,3药混合,搅匀共入菜子油50g中,浸泡1 周后备用。用镊子夹去疣表面角质层,涂上3味油液。同时 内服板蓝根汤: 板蓝根、生苡仁各30g,生地12g,木贼、 香附、丹皮各10g,地丁15g,蝉蜕6g,每日1剂,水煎 服。
2. 黄褐斑: 以川贝母、白芨、白附子为主药填加入西安 日化厂生产的一叶蓝软膏基质中,每盒40g,每日早晚各搽 1次。
3. 乳头皲裂: 黑、白芝麻各20g炒黄研细,川贝母10g 研细,2药混合过筛。视患处大小,取药粉与香油调成泥糊 状,涂敷患处,每日2次; 若流血、渗液,先用药粉干撒于 创面,待脓水收敛后再涂敷。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 本品性偏于寒,故寒疾、湿疾患者忌用。
2. 反乌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