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野鸭子大结局,开始在悟空问答看到,是不想回答的。但看的答案多了,歪曲得也多了,忍不住来说两句。

野鸭子大结局:《红楼梦》中贾母那么疼爱黛玉,为何却把凫靥裘给了宝琴?

首先,凫靥裘是不是极其珍贵野鸭子大结局?并不是。湘云看到之后说了这么句话:“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是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见给他穿。”

野鸭子大结局:《红楼梦》中贾母那么疼爱黛玉,为何却把凫靥裘给了宝琴?

先看前一句:用孔雀毛与野鸭子头上毛相比野鸭子大结局,倾向性很明显,孔雀毛比野鸭毛更贵重。这一细节,透露出湘云虽然生活不自由不幸福,但对奢侈品的认识,是已经在薛家生活多年的香菱无法相比的。顺手也轻轻讽刺了宝钗一下,多少有点大惊小怪了。薛家富而不贵,在这里暗示出来。

野鸭子大结局:《红楼梦》中贾母那么疼爱黛玉,为何却把凫靥裘给了宝琴?

湘云的下一句野鸭子大结局,以宝琴和宝玉比较,感慨贾母对宝琴的疼爱。但是随后,贾母就把另一件“哦啰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雀金呢给了宝玉,推翻了湘云的话,表明了贾母的态度:我是很疼爱宝琴,但怎么也超不过宝玉去。

野鸭子大结局:《红楼梦》中贾母那么疼爱黛玉,为何却把凫靥裘给了宝琴?

超不过宝玉,有没有超过黛玉呢野鸭子大结局?也就是说,把凫靥裘给了宝琴,接下来又给宝玉一件更贵重的作为补偿,却没有给黛玉任何补偿,是否表示黛玉已经失宠于贾母了呢?

野鸭子大结局:《红楼梦》中贾母那么疼爱黛玉,为何却把凫靥裘给了宝琴?

我们看另一处描写:黛玉写《秋窗风雨夕》的晚上,宝玉冒雨探望,回家时黛玉借给他一个防水的“玻璃绣球灯”照明。宝玉这么说:“我也用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

宝玉的奢侈不用多说,撕扇千金买笑就可以看出来。连他都怕摔、舍不得用的东西,黛玉却随手拿出,可见黛玉之富。

当然,光是借给宝玉,并不能说明黛玉富有。自己舍不得用的好东西,给爱人时毫不吝惜,这是情人常态。但黛玉并不是翻箱倒柜,而是“回手向书架上”拿下,就可见她平时也没有把这玻璃绣球灯看得多么珍贵了。因为书架是开放的,迎春的累丝金凤就是放在书架上,并且在匣子内,还被人偷走了。黛玉的潇湘馆当然比迎春房里严紧,偷盗之事大概不会发生,可也得小心打破吧?就那样随便放在书架上,足见黛玉对玻璃绣球灯的珍惜,远不及宝玉为甚。

这只玻璃绣球灯是哪里来的?会是从扬州带来的吗?可能性不大。

一来是易碎品,长途携带不便。二来如果从扬州带来,就算是父亲的遗物了。以黛玉之多情,必然珍藏密敛,不会漫不经心随意摆放。粗俗的薛蟠带来的东西,仅仅因为来自家乡,就惹得黛玉又悲又喜,何况是父亲留下的遗物?

不是扬州带来的,只会是贾府中人的馈赠。最可能的当然是宝玉,他得到北静王的赠送、元春的赐礼,凡是自己觉得好的,都要先让给黛玉。但这一次宝黛的对话分明可以看出,黛玉玻璃绣球灯,肯定不是宝玉送的。

会不会是贾政、王夫人、薛姨妈等长辈送的?如果是他们赠送,礼节上应该人人有份,就像南安太妃,一出手五份相同的礼物。但如果如此普遍,宝玉会珍惜到舍不得用吗?

只给宝黛二人,多半是贾母的手笔了。书中不是写明了贾母对黛玉“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吗?

是贾母所赠,书中写了没有?或者干脆说,书中写明贾母给黛玉送东西,有过几次?但是书中又处处暗示,贾母照顾黛玉无微不至,给的东西肯定不少,只不过是用低调、不张扬的方式悄悄给的。联系黛玉的处境,寄人篱下而享受着格外厚爱,自己也知道“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贾母对黛玉的低调,也正是对她的周到:尽量避免替她招小人之嫌。凫靥裘是多么张扬高调的东西,违背了贾母与黛玉之间低调呵护的默契。所以,这件东西,贾母是不能送给黛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