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的价值有多大,我们很难做出有效的评价贾玲妈妈是李焕英吗。贾玲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是否被高估,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尺度。
说到陈思诚贾玲妈妈是李焕英吗,那是第一个票房过百亿的导演,按理说应该是个拍电影的高手,但我看了他的《唐人街探案》系列之后,感觉一般般。
《唐人街探案3》拍的很一般,上40亿的票房,有它特殊的原因,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贾玲妈妈是李焕英吗。这也是这部电影前期票房高,之后一天不如一天的原因。
陈思诚的电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他应该躺在被窝里偷着乐了,根本没有阻击其它电影的能力贾玲妈妈是李焕英吗。
贾玲的《你好,李焕英》,最初的预计也就是15亿,但后来的口碑效应让的异军突起贾玲妈妈是李焕英吗。
纵观这个春节档的电影,都有可观之处,但说那部更一些好,除了贾玲的作品外,也说不出来其它的了。
电影能不能票房大卖,谁也不能确定。但是我们从故事内容和演员阵容上面分析,该剧有票房大卖的潜质。
当红喜剧演员沈腾的光环加持。抛开贾玲暂且不说,现在的沈腾可是电影票房的保障。纵观沈腾之前的电影不管是《夏洛特烦恼》、《西红柿首富》还是《疯狂外星人》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以沈腾目前选择电影的标准来看,一般的电影他是不会拍摄的,即使是好朋友也不会例外。但一旦沈腾选择拍摄,那就说明他已经认可了这部电影。
虽然该剧宣传不多,但依靠沈腾强大的个人光环,本剧有大火的潜质。
贾玲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大碗娱乐未来的重点工作。贾玲是谁?如今的中国喜剧界,贾玲也是有很大知名度的演员,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贾玲是女性喜剧演员,就更具有优势了,她有一批稳定的粉丝,都会为贾玲买单的。
而该剧作为贾玲的导演处女作,肯定是经过静心打磨的。而且,很明显该剧也是贾玲所在大碗娱乐的工作重点。贾玲是大碗娱乐的重点,而《你好,李焕英》则是贾玲工作的重点。本剧的潜力巨大,确实有大火的潜质。
电影是由已经很成功的小品改编而成的。该剧是由贾玲的同名小品改编而来的,故事内容源自贾玲的母亲。而且,作为同名小品,一经演出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管是笑点还是泪点都能直达观众的内心。
由成功作品改编而来,不仅减少了风险,而且观众还比较愿意买账。我们有理由相信,贾玲的导演处女作应该有可能大卖。
小结。作为喜剧演员,贾玲已经很成功了。而她的导演处女作,不管是故事内容还是演员阵容,我们都有理由相信该剧有大卖的潜质。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啥。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电影会感动很多人,但真的没能感动我。如果把人弄哭就是好电影,那我之前看过一部《念书的孩子》,弄哭人的情节更多,但不妨碍我认为这不是一部好电影。
只要认真学习过心理学的人都能看出来,贾晓玲感受到的母爱是缺失的,她潜意识里不认可自己,认为当前的自己不配得到母亲的认可。驱动着她做出抉择的原因是讨好和对自己的不认可。还可以看出来她对父亲是存在不满的情绪的。
在电影中,贾晓玲从根上就否定了父母的感情,认为他们的婚姻不能给母亲带来幸福和快乐。问题是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铺垫过(贾晓玲以为的)李焕英的不高兴存在父亲的原因。难道贾晓玲的父亲在她生命的前二十年是缺失的?还是为了最后的煽情,把父亲当成了一个工具人?总之,单从电影给出来的信息来看,我感受不到贾晓玲对父亲有一丝一毫的爱和关怀。贾晓玲认为因为生了自己使母亲过得不开心,所以就可以自作主张改变父母的婚姻。这说明在穿越前,贾晓玲也没有和父母好好沟通过,或者说父母的某些言行举止在她的潜意识里留下过父母婚姻不幸福的印记。
说回到现实中,死者已逝,一个正常人难道不应该更多的把关怀和爱留给还在活着的父亲?当然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为了缅怀母亲,对父亲着墨较少。但为了缅怀死者,就不顾生者的感受,这是和自己的爹有仇?观众可以试着把自己带入到贾文田的视角,试着体会一下贾文田在看到这部电影时的心理感受。如果你能感到舒服,那我佩服你。
一部通篇都在描述母爱很伟大的电影,却让我看出了背后的不够爱,或者表达爱的方式存在偏差。这是我无法对这部电影产生共情的最根本原因。
我知道,大多数人不具备心理学知识背景,这个理由说出来很多人会不理解,我会挨很多骂,但骂我之前能否去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再来骂?谢谢。
本片在电影技术上存在很多不足。
影像叙事的不足。电影是不同于小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拥有比小品丰富得多表现手段——场面调度、光影、剪接、时长可以更长、人物可以更丰富等。但很可惜,在本片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接近于小品的表现形式,镜头语言的匮乏导致本片的电影感不足,这也是很多人评价这部电影是“大号小品”的原因;
人物不立体。看完电影闭上眼回想一下,整部电影的人物仿佛没有性格,冷特、贾文田及一众配角没有性格也就罢了,但贾晓玲的真实性格是什么?李焕英的真实性格是什么?贾晓玲一直在宣泄自己对母亲的愧疚,李焕英一直在展示这她“无私”的爱,两个人都太扁平了,让人觉得不真实,这在艺术创作上是不合格的。男主沈光林的性格又是什么,一个脑子不好使的纨绔子弟?总之本片对人物的塑造都不甚成功;
剧本存在问题。为什么贾晓玲是肉身穿越,而李焕英是灵魂穿越?冷特三人组因为一个古惑仔的故事就义无反顾地跟着贾晓玲了?他们和王守峰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愿意替王守峰出头,却又如此轻易地倒戈?既然李焕英是穿越的,那就知道破洞牛仔并不是裤子破了需要补,那她补裤子的原因是什么?千万别说贾晓玲穿越回去至少两三个礼拜了,李焕英没时间、没机会补。贾文田的突兀出现,在戏剧手法上叫做“机械降神”,是一种编剧偷懒的手法,让人十分不齿。在同一辆自行车上的两个人,被撞后,一个死了,一个毫发未伤。编剧你能不能出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也许现实中也有这样的奇迹,但影片中你这么处理让观众很出戏。电影在翻转之前,感觉像一堆闹剧的堆砌,不知道在这些闹剧中间,主人公思考了什么,成长了什么,角色之间的感情又递进了什么,反正就是为了搞笑而搞笑。
最后的高潮部分疑似借鉴了《开心家族》。抄袭不抄袭不做定论,想争论的可以去看一下《开心家族》最后车太贤吃到水芹菜之后的影像表现手法。一部标榜真诚的电影,在影片的最高潮的部分,也是感动了大多数人的部分,基本上是拿来主义,你要我怎么相信本片的主创是真诚的?
我不喜欢里面很多的桥段,包括但不限于用人的生理缺陷搞笑、冷特和贾玲躲雨、划船的屎尿屁梗和二人转脱裤子。有人说这些很搞笑啊,你觉得搞笑那是你的事,我就觉得这些桥段极其恶俗且一点都不搞笑。凭什么你觉得搞笑就是对的,我觉得不搞笑就是错的?你觉得这部电影很好就是对的,我觉得它不及格就是错的?你看哭了你就是对的,我不哭我就是错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