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康熙的孙子有97个,并不代表乾隆有97个竞争者裕太妃。虽说康熙孙子多,但是乾隆有个好爹,那就是雍正,雍正通过九子夺嫡,帮乾隆扫除了一个片障碍者,所以,乾隆的竞争者只有自己那为数不多的兄弟。
还有原因就是弘历从小就受到爷爷康熙帝的喜爱,雍正能继位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个儿子受康熙帝喜欢,所以,这也奠定了弘历会被秘密立储,而实际上,在雍正继位初年,就把弘历秘密立储了,而后乾隆也一直保持着他的储君身份不变,也没有让其他兄弟代替,雍正从头到尾都很看好这位儿子裕太妃。
众所周知,雍正帝儿子少,自然乾隆的竞争者也少。雍正爷一共就10个儿子,而长大成人的也只有4个,等到雍正去世时,即1735年10月8日(八月二十三),只剩下3个还活着,即弘历(25岁)裕太妃、弘昼(24岁)、弘曕(3岁),所以,虽然已经被秘密立储了,但在雍正时期,乾隆还是会有潜在的危机感,便是他的两个兄弟。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裕太妃。咱们先来看看雍正的儿子们。
1、长子裕太妃: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活了7岁,早夭。
2、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弘昐(1697—1699年),两岁,早夭。
3、次子: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年),10岁,早夭。
4、三子: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年),生母齐妃李氏。弘时当年看到爷爷康熙帝对弘历那么器重,而自己也不差,母亲有居高位,也是有机会的,所以他也在拉帮结派,培养自己的势力,后被雍正惩罚。弘时与雍正弄的不可开交,父子之情差不多断绝了。并且弘时与雍正九子夺嫡时的大敌老八胤禩走的过近,弘时因此被雍正强令成为胤禩之子,因为老八胤禩在雍正四年被撤去黄带,所以他宗法上的儿子弘时也跟着被撤去黄带,之后由皇叔胤祹约束管教。同年,弘时变去世了,有人说是雍正杀死了,真相不得而知。
5、四子: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帝,初封宝亲王,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6、五子:爱新觉罗·弘昼(1712—1770年)。
7、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宜(1720—1721年),1岁,早夭。
8、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惠(1721—1728年),7岁,早夭。
9、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不到一岁,早夭。
六子:爱新觉罗·弘曕(1733—1765年)。所以,乾隆只有两个弟弟可能跟他竞争皇位,再说说这两个弟弟。
弘曕,雍正去世的时候他只有两岁,他母亲是谦妃,这个妃位还是雍正死后乾隆封的,而在雍正在时时,她只是个谦嫔。所以,弘曕是秘密立储机率最小的那一个,一来母亲地位不高,子凭母贵,他没有优势;二来他的哥哥都没犯什么错误,也都很勤政,轮不到他。
弘昼,比乾隆小一岁,是乾隆的弟弟,生母是纯悫皇贵妃耿氏。看过《延禧攻略》的,可以对号入座一下。里面那个裕太妃,就是这位纯悫皇贵妃耿氏,他的儿子,就是我所说的弘曕。还有《甄嬛传》里面端妃,她的原型就是纯悫皇贵妃耿氏。在《延禧攻略》中,他就是一个玩世不恭,荒诞不经,明哲保身的王爷。实际上,历史中的这个人,也是如此,大智若愚吧。当年看到自己的父亲雍正帝对三哥的处罚,又恐又惊,所以,他自行选择退出,明哲保身,再现了一个荒唐王爷的形象,好多次上演了给自己办葬礼的荒唐事情,正因为如此,才得以保全自己。所以,外表如此荒诞不羁的一个皇家公子,雍正也不会选他。等到乾隆继位后,看似不务正业的弘昼,却把自己的政务处理的很妥当,可见他并不是真正的荒唐,而是生在帝王之家为保全性命,不让爹和哥哥猜忌不得已才做的事情。所以说,弘昼也并不想去争夺皇位,他只想保全自己姓名做个快乐王爷。
综上,雍正帝最中意,也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也当属弘历了。
一、在康熙在位时,弘历就很受康熙帝喜欢,雍正的继位,也或多或少跟康熙帝喜欢乾隆有点关系,清朝自从康熙时期九子夺嫡后,雍正帝就采取了秘密立储的形式,而乾隆是在雍正继位初期就被秘密立储了。
二、弘历自幼聪明,既然是作为储君,雍正对他的教育自然也是最严厉的,但弘历勤奋好学,在诸多名师的教导下,兼通满、汉文,遍习文武。 弘历在雍正时期受到了全面而又严格的教育和训练,表现出色,深得信任。弘历还经常奉命祭陵、祭孔、祭关圣帝君、享太庙、祭地、祭太岁、祭大社大稷等。在雍正的心中,地位一直不变。
三、弘历的生母钮枯禄氏深受雍正宠爱,当年,雍正还是贝勒的时候,患了一种危及生命的疫情,当时还是只雍正的一个格格的钮枯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等到雍正帝病好之后,钮枯禄氏恩宠不断,并且生下了弘历。弘历十来岁时,随父雍正初侍康熙帝,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枯禄氏更得雍正的恩宠。雍亲王登基为雍正帝,封钮祜禄氏为熹妃,雍正八年晋封为熹贵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