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看完了,特别过瘾,这也是孙红雷继《潜伏》后又一部力作人间正道是沧桑演员。这是一个故事,一个我们大家都知道,但是,又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孙红雷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出身旧军人家庭、生性顽皮的公子哥成长为叱咤风云的人民共和国将军,在剧中孙红雷扮演的杨立青跨越了中国的大变革,直至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的整个过程,饱经沧桑。当他的枪口对准自己同胞,他曾经迷茫过,在他的恩师瞿恩的正确引导下,杨立青真正懂得了革命,在革命最低潮的时期,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即使当他被自己的同志误解的时候,杨立青始终没有动摇过这个信念。这些是我们现代人没有办法理解的,其实,那个时期很多的有志青年,都在寻求着一条解放劳苦大众、振兴中华民族的道路,当他们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时候,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面对国民党反对派无情的滥杀,仍然前仆后继,无数的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孙红雷在这部电视剧中的表演可圈可点人间正道是沧桑演员,即使剧中有一些小做作的地方,作者以为那也是他的表演风格,无伤大雅。能把一个距离半个多世纪人物表演的那么生动,活灵活现,说明孙红雷已经下个功夫了。应该感谢他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更希望孙红雷以后能给我们创作更加精美的影视作品。

《人间正道是沧桑》本来是作为今年央视开年大戏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被《走西口》顶替,直到6月才开始在央视一套、八套同时开播人间正道是沧桑演员。这样引起了很多猜测,作者以为可能于剧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有关,就是男三号主角瞿恩,其实,大家看了以后基本都以为这个角色说的就是瞿秋白,瞿恩的原型应该就是瞿秋白。瞿秋白 (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江苏常州人。1925年参加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1927年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革命统治的总方针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此后虽曾犯过短期“左”倾盲动错误,但他和战友们一道,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恢复党的战斗力,开辟革命的新时期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瞿秋白1935年2月26日在福建长汀县水口镇小径村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同年六月十八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这也是第一部反映瞿秋白同志生平事迹的影视剧,如何把握尺度同样也是一个难题。该剧瞿恩的扮演者孙淳,比较准确地演饰一位革命导师,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光辉形象。………………

瞿恩的角色设定很有含义,剧中其革命经历代表了我党早期领导人的艰苦卓绝,比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瞿秋白同志等人间正道是沧桑演员。

人间正道是沧桑演员:如何评价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演员:如何评价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演员:如何评价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演员:如何评价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

周总理不需要过多介绍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演员,从欧洲回国后,1924年起历任广东区委书记和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在校期间深得校长蒋介石的器重和学生们的爱戴。即便是国共分裂后,黄埔一二期毕业的国军将领对周总理也非常尊重,抗日战争期间的1940年周总理自重庆回延安路过西安,已经是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34集团军总司令的胡宗南仍然执师生之礼,亲自迎候举手敬礼,看得其部下目瞪口呆,足见周总理在黄埔师生当中的巨大威望。

人间正道是沧桑演员:如何评价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就是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无论哪个阵营,都非常尊重他的品质和言谈举止。《人间正道是沧桑》里对瞿恩的刻画也是如此,在广州期间年轻英俊、精明干练并且平易近人,那也是国共合作最良好的时间段,相约共同北伐。

周总理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击溃军阀队伍,成立上海工人武装纠察队,剧中瞿恩也负责了这方面工作。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动政变时,周总理曾经被第二师师长斯烈扣留,最终斯烈慑于周总理的巨大威望没有敢下毒手。为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和惩治叛徒,周总理亲自成立了“中央特科”和“红队”,与中统特务斗智斗勇(军统尚未成立),这方面剧中有很大篇幅的描述,杨立青在瞿恩的领导下与中统上海区头目、亲哥哥杨立仁周旋,杀叛徒救同志,非常精彩。

直到1931年底,由于顾顺章的叛变,上海地下工作形势异常恶劣,周总理才化妆离沪前往中央苏区,旋即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

瞿秋白同志是受到过列宁接见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1923年应陈独秀和孙中山的邀请,在广州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的起草工作 ,确立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7年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一片白色恐怖,是瞿秋白主持著名的“八七”会议,制定了南昌起义的计划,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34年初瞿秋白从苏联回国到达苏区,被当时把持中央的博古等所不容,排挤他做了教育部部长,10月红军开始长征,瞿秋白强烈要求随军长征被拒绝,只能留在江西瑞金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对一个高度近视的瘦弱文人来说,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1935年瞿秋白的肺病加剧,准备转赴上海治疗,途中不幸在福建长汀被捕,在叛徒指任下暴露身份,关押于黄埔一期宋希镰的第三十六师师部 ,蒋介石闻报,多次派员或亲电劝降,瞿秋白同志坚贞不屈毫不理会,蒋介石无奈下达了就地处决的命令。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志在长汀慷慨就义 年仅36岁。《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看到瞿恩被范希亮枪杀那一幕时,我眼睛都湿了。

老一辈革命家的勇敢与坚强,对信仰的执念与坚守,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