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冠军金志文资料:梁博
梁博,1991年3月25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内地唱作人,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艺术硕士学位金志文资料。
2金志文资料,《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亚军:吴莫愁
吴莫愁(MoMo Wu)金志文资料,1992年4月18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
3,《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季军金志文资料:吉克隽逸
吉克隽逸(Summer),汉名王隽逸,1988年5月13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华语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
4,《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殿军:金志文
金志文,1982年7月12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中国内地唱作型艺人。2003年踏入编曲行列。
扩展资料
一,梁博演艺记录:
1,2012年7月25日,参与录制浙江卫视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成为那英组学员。
1:谭晶;国家歌唱队选手,唱功无敌,名气极小,毫无声线辨识度。
谭晶,作为第一个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者融合唯一创造跨界唱法的人。她个人的唱功能力是极为恐怖的。在音域质量上,拥有着A5级别的恐怖咬字质量高音,极为罕见。
但是恰恰相反,不管谭晶如何参加综艺,她的名气就是不温不火,乃至于没有多少人知晓。跨界唱法让他扬名,同时跨界唱法也让她局限。过多的音乐技巧,让他不具备统一性的辨识度音色。
具体谭晶唱功,可以参考一片三千字文章:如何评价谭晶的唱功?
谭晶理论音域:G3-C6; 理论音域就是质量音域。同时在《我是歌手》之中的戏腔A5咬字惊为天人。超越了黄绮珊当年的G5咬字,实则突破了流行音乐的可能性。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谭晶,本身是从民族唱法毕业的。民族唱法的优势,是无比强大的胸腔和腹腔。其中尤其是胸腔能力,注重于音色的厚度。
同时对于音色的表达,是溢于言表的喜色。发音位置普遍偏高,同时声带压缩的能力是民族唱法的基本盘。因为通常而言的民族唱法都是从C4起跳,C5为副歌核心。而在学习之间,美声唱法,谭晶也颇有涉猎。但是偏向于通俗美声唱腔。
在青歌赛之中,因为民族唱法对手过多。谭晶选择了通俗唱法组,一举获得冠军。其中谭晶以高质量混音的强混弱混成功获得评委组的一致好评。
如此,在谭晶身上,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合一,成为了她个人特色唱法。三种类型给与了谭晶无与伦比的腔体控制能力。
T1级别歌手的技巧,对于谭晶而言手到擒来,包括但不限于:声带压缩、面罩共鸣、强混、弱混、头声、喉位对抗等等。
具有着这样无与伦比的天赋,谭晶的舞台本该更大。但是恰恰相反,知道谭晶的年轻人并不多,而且他的声线辨识度几乎为零。
谭晶好比是一个拥有吸星大法的人,所有的技能都用,但是就是无法拥有自己的特色。究其原因,是因为民族唱法对于音色的塑造和流行唱法恰好相反。
民族唱法的基本要求,是一种民族大众欣赏的喜庆,一种溢于言表的情感氛围。追求的是正统的大众听觉,受众大但是集中于老一辈。
流行音乐的受众也大,但是和民族恰恰相反,他是基于个人情感,追求的是个人情感的细腻程度和音色辨识度。
这两者完全是背道而驰。同时当一个人不存在短板之时,也正是他毫无优势之时。谭晶将三种唱法融合为一,但是他在美声上不及专业的美声歌唱家。在流行上,不如王菲、张惠妹等人。在民族上同时如此。
技多不压身,但是个人精力有限。民族唱法的干扰、美声唱法的干扰,让谭晶难以准确把握自身的流行唱法声线特色。久而久之,难以拥有辨识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 歌曲的情感塑造。民族和美声歌曲,一般都是具有着正能量和文化内涵,但是流行唱法却更多的情感和流行性。谭晶目前为止,依旧没有现象级的流行音乐代表作。
2:林志炫;唱功大满圆,声线特色。但是名声起伏较大,如今沉寂。林志炫,他是典型的努力型歌手。若非《我是歌手》拉了一把,他早已沉寂。名声不显,但是唱功极佳。
如今,他是TW唱功大满圆的歌手,与谭晶不同,林志炫没有民族和美声的唱法经历,他就是一个单纯在流行声乐层次,不断进步的歌手。
林志炫的声带构造比常人偏薄,这种偏薄的声带,造成了林志炫早期音色、声线过尖的问题。尤其是在C5(五组)以上的音高,直接造成质量失衡。这个阶段的林志炫有一个名场面:被张雨生吊打的名场面。
十多年之中,林志炫逐渐隐去身影,开始集中于唱法的进步。终于在《我是歌手》之中,完成了唱功大满圆的能力。具体进步性如下:
1:音色厚度的提升:胸腔共鸣+声带闭合;
声线过薄,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声线厚度无法支撑足够的质感和情感。林志炫对于自身音色的改变是,腔体共鸣增加胸腔共鸣,提高声带闭合能力,增加甲杓肌参与程度。胸腔,是整个演唱音色的核心和情感质感的源头。一般歌手的胸腔程度是不适合林志炫的。而声带闭合可以提供更高的音色紧致度。林志炫通过这两点,直接让林志炫F4-D5阶段的音色厚度获得核心。
2:明亮度,中低音区、弱混音区的音色优势展示。
对于中低音区而言,保持音色的明亮度是重中之重。因为低音对于职业歌手而言,比高音更难。无数飙高音闻名的歌手面对低音时好似断气。对于林志炫而言,他的低音极为扎实。
声带偏薄,抵挡了部分声带压缩的程度。同时给与了音色明亮度的天然优势。在中低音时,林志炫和张信哲万分类似。一开口就是足够抓耳。在喉位统一的前提下,音色明亮度是林志炫音色辨识度的主要源头。
3:换声点的丝滑过度;
同样是职业歌手的难题——换声点。对于林志炫而言,完美解决。林志炫的声带压缩技术和声带闭合技术,当为职业歌手之中的头一档。
声带压缩的能力意义是,通过自发性的声带机能锻炼,以甲杓肌和环甲肌等声带肌肉群对于声带的细微控制。通过肌肉达到拉伸声带的作用,让声带可以在不同的音高需求时震动出质量的对应音高。
而声带压缩是在声带闭合的基础之上。声带闭合是指气息通过咽喉声带会厌时声带的稳定度。这种稳定度确保着压强、气息稳定度、音色稳定度、情感细腻度。
林志炫的核心能力就在于此。
但是人就有弱点,林志炫的弱点在于D5之后的音高能力,有部分缺陷。因为声带偏薄的缘故,在五组以上,声带的生理局限人,让他不具备过多的高音强混能力。转而他将这种能力放在了弱混和头声。但是Live总体表现上,略有缺陷。
3:姚贝娜;青歌赛冠军出身,完美质量,但声线缺乏辨识度。虽然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但实际上姚贝娜生前的名声,集中于音乐学院学生。并没有在广大的音乐市场上拥有众多粉丝。而后续的离世更是令人扼腕。
翻看姚贝娜的个人代表作,会发现受众局限十分严重。
从唱功层次上,姚贝娜的能力和谭晶极为类似:
优势:基本功扎实,音域宽广,高音能力优势。
劣势:声线辨识度为零。
其实这是一个很遗憾的事情,科班民族唱法出身、青歌赛出身的专业歌手,他们臆想之中的通俗音乐和流行音乐具有着较大的差距。
科班理解的通俗唱法,和流行唱法之中的差距在于对于情感方向的阐释不同。通俗唱法注重于音色本身的质量和内涵的情感,而流行唱法集中于个人情感表达,对于音色是具有要求的。
而青歌赛的核心,并不是音色,而是质量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这种表达是具有着更高端的音乐审美,但是流行音乐的审美认知达不到青歌赛评委的水准。这种受众不同,导致了部分割裂感。
基于这一点,你会发现了姚贝娜和谭晶的问题是一样的:
1:谭晶缺乏流行代表作、姚贝娜缺乏流行代表作;2:谭晶民族唱法出身,姚贝娜民族唱法出身;3:谭晶通俗唱法冠军,姚贝娜通俗唱法冠军。4:谭晶高音、质量无敌。姚贝娜高音质量无敌;5:谭晶的声线辨识度和姚贝娜的声线辨识度等同;6:两个人的音色多变;
这种情况导致了青歌赛出身的歌手认知之中的通俗唱法和市场之上的商业流行唱法具有部分割裂和不适。
但实际上,如果你对于音乐的审美认知,能够沉醉于音乐质感。你会发现姚贝娜的音色之下具有着对于音乐的完美情感表达。
但是显然,这种和大众流行是相悖的。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