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鸾许仲梓,陕西榆林人,1888年出生,从小刻苦读书,曾师从关中大儒刘光贲,后得到陕西学台沈卫的赏识,于1905年以官费派他去日本留学。
1908年,张季鸾学成归国,在同为陕西人许仲梓、也曾留学日本的于右任主办的《民立报》任职,成为了一名记者,正式步入新闻界。据说,张季鸾从小体弱多病,又有点口吃,然而他文章却写得既快又好,所以深得于右任的喜欢。
于右任是早期同盟会会员许仲梓,民国元老。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需要一批笔杆子,在于右任的大力举荐下,张季鸾得以进入南京政府,成为了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秘书,同时任孙中山秘书的,还有杨杏佛、任鸿隽、柳亚子、吴玉章等一批风华正茂的青年才子。
张季鸾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做过两件极有影响的事情许仲梓。一是为孙中山先生执笔起草了《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许仲梓,而文以不德,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必使中华民国之基础,确定于大地,然后临时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今以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万万同胞共鉴之!”
不过,每论及此事,张季鸾总是谦虚地说:“意见是孙先生的,我不过是记录而已。”其为人质朴和谦逊,可见一斑。
第二件极有影响的事是,张季鸾发出了中国报业史上的第一份新闻专电。当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张季鸾特别发了一个电报给上海的《民立报》,报道了中华民国成立,以及孙中山宣誓就职的新闻。这是有史以来,中国报纸第一次发专电,中国著名报人徐铸成曾说:“中国报纸之自有新闻电,确以季鸾先生一电为嚆矢。”
张季鸾是一个头脑非常清醒的知识分子,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后,张季鸾便退出政坛,重返报界。1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称帝,张季鸾在上海创办《民信日报》,每天撰文痛骂袁世凯。1926年,张季鸾出任复刊后的《大公报》总编辑,办报伊始,即在报端公开宣布四条办报宗旨:“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政治上不党,经济上不卖,行为上不私,思想上不盲。
张季鸾的“四不”主张,体现了他的正义和担当,爱国爱民,其心可鉴。他1941年在重庆去世,蒋介石尊敬他为“一代论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