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选项,大舅子和妹夫,这是表面上比较实际的亲戚关系琅琊榜人物关系图。
从剧中的人物关系中,我们知道,大梁皇帝萧选和梅长苏父亲林燮,言阙言侯爷从小一起长大,在上位之前,三个人一起同生共死,胜似亲兄弟;梁帝上位后,他们是君臣关系;后来,梁帝强娶了林燮的妹妹林乐瑶,变成了林燮的妹夫,而林燮成了梁帝的大舅子,国舅爷,再后来,林燮娶了梁帝的妹妹晋阳长公主,梁帝成了林燮的大舅子,林燮成了梁帝的妹夫,驸马爷琅琊榜人物关系图。
这关系,有点乱,哈哈,简单点来说就是两个人互相娶了对方的妹妹,而他们的孩子,互相成为了表兄弟,成为了他们的外甥琅琊榜人物关系图。
到了这里,林燮已经是皇亲国戚了,而且在梁帝的眼中,林燮还是一个已经拥兵自重,不受掌控的皇亲国戚琅琊榜人物关系图。 至此,他们的亲戚关系算是说清楚了,本来想画个图来看,画了老半天也没画好就算了。
但是最让我感触的是后来梅长苏找到言侯爷琅琊榜人物关系图,在他们的谈话过程中说的,自从梁帝登基后,这世界上就只剩下君臣二字了。所以,不管是国舅,还是驸马,不管是妻儿还是妹妹外甥,全都变成了臣子,变成了外人了。
建立在君臣二字基础上的亲戚让人汗颜,君臣,多么冷冰冰的关系啊!
纠正一下:是祁王,不是齐王。
祁王与梁帝的关系——祁王萧景禹是梁帝萧选与宸妃林乐瑶的儿子。是皇长子,同时也是辅政皇子。
言阙曾经说过,萧选登基的第二年就从他身边抢走了乐瑶。而乐瑶所生萧景禹为皇长子,可知萧选发动政变前没有生子。而生了皇长子的林乐瑶是宸妃,却不是皇后,那说明萧选登基前就有王妃,但没生子。
登基前的王妃应该就是言皇后。后来言皇后和惠妃同时怀孕,惠妃生下三子宁王萧景亭,而皇后难产导致终身不孕,只能收养玲珑公主的儿子皇五子萧景桓。
而越贵妃所生萧景宣是皇四子,在赤焰案后6年被封为太子。(第一集太子说过“本宫加封太子六年”,故事开始于赤焰案后12年)
萧选在五王之乱中,靠伴读好友时任巡防营一个统领的林燮率300巡防营将士冲入皇宫,顺利登基。萧选,林燮,言阙这三位曾经的好兄弟一起,共平危局,共治天下。萧选开始也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
但是林燮与言阙的实力强大,为防他二人联合威胁皇权,于是在登基第二年抢走了与言阙青梅竹马的林乐瑶(言阙与林燮、林乐瑶的关系,参考言豫津与萧景睿、谢弼,梁帝与林燮、言阙的关系,参考萧景琰与林殊、萧景睿言豫津),生下皇长子萧景禹。
从萧景禹的名字看,景禹,景仰大禹(至于景仰大禹的治水与治国功绩,还是效法大禹的禅让,这就是作者故意给的暗示),至少萧选对景禹也是寄予厚望。这从萧景禹后来获封祁王,并辅助朝政也可以佐证。
十几年过去后,祁王辅政,外有母族林燮为赤焰军主帅掌军,内有贤能之士效命。得众臣拥戴,激浊扬清,整顿吏治。实力与威望水涨船高,一天高过一天。
而形成了祁王只要想反,随时都可以造反的强大势力。
这时候的萧选,从最开始的欣慰,满意,慢慢地变为猜忌(皇帝派的人林燮不用,却用祁王的人)。加上树大招风,萧景宣,萧景桓暗中使绊子(景琰曾经说过,赤焰案本来就是他俩的得意之作)。再加上萧景禹想裁撤悬镜司,惹恼夏江。而低阶军衔的谢玉,在情丝绕得到莅阳后,逐渐崛起,却苦于林燮在前挡位。
这时候,朝局已然形成两派。祁王,林燮一派;梁帝,景宣,景桓,夏江,谢玉一派。
一方是信君父,信主上,实力强大却不知退步,依然行正道的祁王,林燮。另一方却是各怀鬼胎,各有各的目的的梁帝集团。
于是一场屠杀,在信与不信的双方之间展开。最终赤焰全军覆没,林燮战死,祁王赐死。梁帝加固了皇权,夏江保住了悬镜司,谢玉成为武功第一的一品军侯。
而萧景宣,萧景琰也分别在6年后,12年后获封太子与七珠亲王。
因为祁王昔日的强大,让萧选忌惮。所以6年之后才立太子,并且扶持誉王与太子对峙,自己从中平衡,以维持自己的皇权永固。
萧选萧景禹这一对父子的关系,从最开始的亲密无间,父对子寄予厚望,子对父竭尽心力。到后来的朝堂争论,以至剑拔弩张,直到最后的大开杀戒。
萧选在赤焰案后十多年,依然对萧景禹耿耿于怀。“哪有什么祁王,是逆贼萧景禹”,“这个天下是朕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
可见,萧选对萧景禹是寄予厚望后的失望,生气。他气的是萧景禹只知进,不知退。他气萧景禹形成随时可以造反的实力,却不不知收敛。
用祁王的那句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