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帝国的形成过程,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只记载他们兴起于蒙古高原,发祥于阴山山鹿,这个马背民族通过不断的战争统一了北方部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而这支力量,足以消灭任何一个中原王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但北方匈奴的威胁依然存在,秦始皇不得不命公子扶苏和蒙恬率20万大军驻防边境,防止匈奴人南下,可见,秦始皇也是畏惧匈奴人的胡夏资料。

胡夏资料:那个令汉帝国畏惧的草原帝国匈奴,后来怎么样了?

汉朝建立时胡夏资料,正值匈奴帝国兵强马壮,刘邦本想挟统一的余威消灭匈奴,哪知第一战就被围在白登山,幸亏刘邦的谋士诸多,且能力出众,采取了贿赂的办法,花大量的金钱和美女买通了匈奴单于的近臣才得以逃脱,从此,汉朝每年都向匈奴进贡,并选公主嫁到匈奴和亲。

胡夏资料:那个令汉帝国畏惧的草原帝国匈奴,后来怎么样了?

刘邦死后胡夏资料,吕后掌权,匈奴人更加疯狂,甚至戏弄吕太后,但吕太后也只得忍气吞声,继续着进贡和和亲政策,文景两帝时,由于实行了休养生息的国策,国家逐渐富强起来,史称文景之治,但对匈奴的政策依然没有改变,公元前196年,汉朝政府把刘彻的姐姐嫁到匈奴,同时陪嫁的还有太监中行悦。看到姐姐撕心裂肺的惨景,刘彻心中理下愤怒的种子,发誓此生一定要消灭匈奴。

胡夏资料:那个令汉帝国畏惧的草原帝国匈奴,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好像真的有轮回,这个刘彻还真的当上了皇帝,史称汉武帝,因此,从登基那一天开始,他便着手谋划灭匈奴的战争胡夏资料。

公元197年,以卫青胡夏资料、霍去病为代表的汉王朝将领,开始了消灭匈奴的战争,尽管匈奴人艺高胆大,旦有汉朝的汉奸中行悦当谋士,但汉朝的军队仍然锐不可当,打得匈奴人无力回天,特别是霍去病,带轻骑长途奔驰2000公里,直捣匈奴王庭,封狼居胥,使得匈奴无颜色,而霍去病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汉武帝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清剿匈奴,使得匈奴内部瓦解,一部分匈奴人南下投降,成为了大汉王朝的子民,另一部分匈奴人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土地,迁徙到更远的地方。有证据表明,今天欧州的匈牙利人,就是当年匈奴人迁徙到那里的,同时在俄罗斯、中亚五国也有他们零星的分布,南下的那一部分匈奴人,后来与汉朝的子民在一起不断融合,他们与大汉子民一起,在长期的融合过程中,不断形成了我们伟大的汉民族。(图片来自网络)

史学界的确没有认可为明玉珍是皇帝,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大夏国皇帝的事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明玉珍的大夏国有国号,有割据川蜀的地盘,有都城重庆,而且明玉珍自己也被属下拥立为帝,死后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这都说明明玉珍是货真价实的皇帝,只不过他并非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得不到史学界的承认罢了。

胡夏资料:那个令汉帝国畏惧的草原帝国匈奴,后来怎么样了?

胡夏资料:那个令汉帝国畏惧的草原帝国匈奴,后来怎么样了?

胡夏资料:那个令汉帝国畏惧的草原帝国匈奴,后来怎么样了?

胡夏资料:那个令汉帝国畏惧的草原帝国匈奴,后来怎么样了?

明玉珍祖籍湖北随州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参加了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在红巾军中作战勇敢,独当一面,被徐寿辉赏识,地位越来越高,最后升任元帅。

至正十七(1357年)年,明玉珍率领水军在四川湖北交界处劫掠粮草,有义兵元帅杨汉率部五千人来投,明玉珍将这五千人编入麾下,有杨汉部下进言明玉珍,重庆无重兵,可取而代之,进而占据四川,明玉珍听从了部将戴寿的建议,亲率大军从巫峡出发,一路战事顺利,攻克重庆,随后又派兵攻取成都,占领成都后引发蝴蝶效应,四川诸郡县相继来附,至此,明玉珍完成了割据四川的霸业。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满,决定与陈友谅断绝关系,并派兵把守夔门,割断外界联系,自称陇蜀王,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建元天统,定都重庆,立子明升为太子,称帝后明玉珍躬行俭约,重视文化教育,轻徭役,薄赋税,老百姓得以过上小康生活。可惜天不假年,明玉珍在38岁病故,葬重庆睿陵,庙号太祖。

明玉珍称帝比朱元璋还要早,朱元璋一直到1368年,才在应天称帝,而且朱元璋那时的势力范围也是割据一方,称帝后的若干年后,才通过兼并其他割据势力,逐步统一全国,成为大一统的王朝才成为史学界认可的皇帝。

而像明玉珍、陈友谅,甚至他们的老上级徐寿辉虽然称帝,可惜只是偏安一隅,最终他们的帝位得不到历史承认。

至于题主问到为何重庆人尊其为皇帝,主要是因为明玉珍的大夏定都于重庆,重庆人有一定的地域情感包含在里面,而且明玉珍确确实实称过帝,不能因为史学界的不认可,就否认了他称帝的事实。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关注“一切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