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书《白眉大侠》中,论武功修为最高,当属“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武圣人”于和于九莲,他的顶门大弟子金灯剑客夏遂良的武功也登峰造极,在武林排名中位列第四名,仅次于两位师叔普渡和雪竹莲于和。而正是因为金灯大剑的耳软心活,被卧佛昆仑僧、翻掌震西天方天化、三教堂主詹明奇等人蛊惑,从而与他们狼狈为奸做下不少坏事,最终将大祸引到了武圣人于和身上。
其实于和,从严格意义上讲,武圣人于和算不上一个十恶不赦之人,他一开始也想查明真相,试图弥平莲花门与上三门的恩怨。但事与愿违,夏遂良等人用残忍的手段把飞天灵狐潘炳辰折磨的没有了人样嫁祸给开封府,潘炳辰又是武圣人于和最信任的人,其器重程度甚至超过金灯大剑夏遂良这位顶门大弟子。武圣人于和看到潘炳辰这惨不忍睹的模样,顿时怒不可遏。
作为武圣人,于和一开始并没有偏听偏信,对于夏遂良和卧佛昆仑僧等人的一口压住开封府和上三门的言辞也并没有完全相信于和。于和随即派人去峨眉山请夏侯仁来当场对质,这个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然而,白衣神童小剑魔白一子却把武圣人想的太坏了(对武圣有成见),他认为大师兄夏侯仁这一去定凶多吉少,竟然没和师父普渡打招呼就偷偷下了峨眉山。白一子一到碧霞宫就全然不把他的师叔武圣人放在眼里,拔出佛光剑和在碧霞宫行凶杀死武圣人于和座下的护法。
白一子这个“莽撞”的举动于和,引起了武圣人极大的反感,于和以替师兄调教弟子为名把白一子和夏侯仁收押,这么做虽然有点过分,但是并非蛮横不讲理,毕竟白一子行凶这是铁的事实,而出了这么大的事普渡还一直不出面真是令人想不通。最后,武圣人于和的二师兄雪竹莲替开封府等人出头撑腰,从雪竹莲和武圣人于和的言谈中,可以看出武圣人和这位二师兄的关系也就是表面上的情分,其实并不存在深厚的情谊。
不少书迷都认为武圣人也因为耳软心活于和,过于偏向爱徒夏遂良,所以才和两位师兄闹翻撕破脸,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武圣人于和扣住夏侯仁和白一子,其实真实目的就是让大师兄普渡来碧霞宫给自己一个交代,武圣人于和甚至对雪竹莲曾直言,“也许大师兄早就来碧霞宫了,只是现在不愿意露面,不知道在哪儿眯着”。
到了后文书,普渡在雪竹莲和众位高人彻底与武圣撕破脸时才露面,雪竹莲刚被武圣人一掌打吐血普渡就现身了,这个时间点非常凑巧,巧的都让人难以置信他是刚赶到的。普渡等十一位剑客剑魔斗武圣,还要逼迫武圣人于和道歉认错,普渡是一脚也站到了道德和正义的制高点上,仿佛他徒弟白一子到碧霞宫行凶就是应该的一样。
最后,武圣人于和被众人追到碧霞宫的海崖上,这时普渡又装模作样地说,只要你肯认错我们今天就饶了你,你去开封府认罪可以从轻处罚。这简直是在羞辱武圣人,偌大一个“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武圣人”让他去穿囚服苟且求生,这怎么可能。这时,武圣人终于说出了与普渡和雪竹莲这两位师兄撕破脸的真正原因。
在评书中有讲到过,武圣人于和临死前对普渡说了这样一番话,“大师兄,你真会装好人啊,你想几句话就像把我哄骗的乖乖听你们的话啊,没门!当初,你就和我二师兄一起手拉手欺负我,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表面上管我叫兄弟,暗地里净给我使绊子,你看看你的徒弟把我的小蓬莱折腾成什么样(指白一子大闹碧霞宫),你现在来了就装好人啊,白日做梦”。
虽然,这些话里有一部分是武圣人于和的气话,但是也不难看出,普渡和雪竹莲以前走的比较近,也有对不住于和的地方,不然于和不能这么说,也不会这么记仇。所以,武圣人于和与两位师兄撕破脸,一方面是因为护爱徒夏遂良,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平素里于和就与两位师兄有嫌隙。虽然普渡和雪竹莲不至于暗地里给于和下绊子,或者说两人手拉手欺负于和,但是毫无疑问普渡和雪竹莲也有曾让于和感到不爽的地方。
再想一下,当初老师一直偏爱于和,把精华的招数和高深的秘籍给了于和,所以才导致于和的能耐比普渡和雪竹莲高出许多,普渡和雪竹莲自然心里也不爽,这也在情理之中,要说普渡和雪竹莲曾合伙挤兑师弟于和,在逻辑上也说的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