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兰这位人物太小了,只有在叙述他人功绩的时候才会被提及黄尹宣。但经过一部电视剧的渲染,他做了一大“贡献”:用他的“死”去烘托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黄尹宣:真实历史上黄瑞兰真的被李鸿章大义灭亲了吗?

很显然,“甲午战争”这么大的败仗,如果不杀一个“亲信”显然难以交代“李鸿章的伟大”,杀个名人吧,人家一查就查出来了黄尹宣。只好,请出一位小人物来。

黄尹宣:真实历史上黄瑞兰真的被李鸿章大义灭亲了吗?

黄瑞兰就是其中之一黄尹宣。黄瑞兰确实有这个人物,但黄瑞兰“被杀”却在某电视剧中是虚构的。而且,那一集的整个情节都是“编”的。

光绪十年九月二十六日(11月13日),中法战争期间,李鸿章曾向光绪皇帝汇报过黄瑞兰这个人黄尹宣。如果,在中日战争中再重用,那么,李鸿章这个人的人品就值得怀疑。

中法战争期间,清廷曾派直隶候补道黄瑞兰在九月十九日(11月6日)从天津率领两只轮船去援助台湾。11月8日,问李鸿章:黄瑞兰前在直隶,是否得力黄尹宣?有无劣迹?着李鸿章据实具奏各等因。

李鸿章回答:黄瑞兰是我同乡,1861年调往上海做文案。干的唯一一件大事儿就是招降太仓的逆匪,因为惹毛了他们被囚禁。后来因为解放太仓而被救出。1879年由工部主事花钱捐了个道员,负责修建旅顺口工程。“于兵船规制用法,懵无所知。该员貌似质直,而举动任性,办事胡涂,文武将吏,皆不愿与之共事,迹其语言狂妄,似有心疾者。”

我实话实说,不敢因为同乡就庇护他,把他撤了职,然后他回家待了两年。后来,又来到北京跑官要官。“在言者或受其欺蒙,而其人实不堪任用。”

但是,李鸿章对于老乡还是比较照顾的,说他“无实在劣迹可指”。但他显然知道,清廷既然问他黄瑞兰这个人如何,那肯定是听到了一些对他的议论。因此,他非常“公正”地说“若令会同统带水师赴闽,断不可靠。”

请各位看清楚,这张是李鸿章的照片,许多人都把这张照片当成左宗棠的,在此处重点说明一下!别再犯错儿了

李鸿章的结论就是:黄瑞兰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劣迹,但这个人:表面正直朴实,其实质人性办事、为所欲为、办事糊涂、语言狂妄,似乎是有病!这样的人坚决不能用。

清政府对此处置是“黄瑞兰著即勒令回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王邦玺滥保非人,著交部议处。

由此可见,李鸿章会不会用这个人在“中日战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