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周十几部新片扎堆的景象完全不同的是,这周五上档新片只有《西红柿首富》和《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两部,其它新片见状纷纷避让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
之前我在央视电影频道《周末观察》节目里预估过,《西红柿首富》票房会大幅度领先于《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现在的票房走势正是如此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不理想,首先在于它是华谊出品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之前崔永元因为《手机2》和冯小刚、华谊等利益集团打得火热,华谊兄弟的名声和股票都跌得一塌糊涂,在网友抵制《手机2》和华谊兄弟的浪潮中,《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势必殃及。
其次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徐克的《狄仁杰》系列本身也并非爆款。此番是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前两部在2010年和2013年分别收获了2.8亿和6亿的票房,在当年不好不坏,中上游表现,没有引爆,但也小赚,属于可以继续开发的状态。 按照“狄仁杰系列”温火的品牌效应,它这次一样不会突然爆仓,但至少不会比上一部6亿少,而且有望十亿,可惜它遇到了崔永元和华谊的恩怨。
再次,和《西红柿首富》同台打擂,《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类型和品牌都属于劣势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开心麻花”第一部《夏洛特烦恼》以十四亿票房开画,《羞羞的铁拳》突破22亿,它们代表的是崛起的影坛新势力,尤其以别具一格的解压喜剧风格引领着这一波的大众娱乐消费。《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工业准很高,但属于上一季流行的动作梦幻风,中国梦幻风在经历了2008年以来的高潮之后有消退的趋势,而且还出了《封神传奇》为代表的一大批渣片,前两周《阿修罗》票房不济退市,也是市场对魔幻风反应。
所幸徐克的电影向来不失水准,是中国电影工业的良心和保障,有相对稳定的影迷基础,所以《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前两天保持了两亿多的进帐,首周末三亿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票房上中规中矩,还没到惨淡的地步。加上下周影片也不太强,应该还有一定的空间。
身处庙堂之上的狄仁杰,没有在复杂的朝堂之中谋求权力,而是时时与自己所处的朝堂保持必要的距离,甚至是持有怀疑的态度。《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片尾狄仁杰对武则天的询问,《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和《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对武则天的不信任等都是出于一个侠者内心对正义的维护。
而这也是导致狄仁杰系列电影看起来比较别扭的地方之一。作为政治权力斗争中的焦点人物,却时时与权力保持疏离,缺少足够的立场。三部电影中,狄仁杰的政治立场一直是处于变动之中。第一部中,狄仁杰是“倒武派”,却为武则天侦破案件,后两部中,又跟武则天在朝堂上的关系暧昧不清。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推理悬疑成分过于弱化,人物关系架构过于简单化也是狄仁杰系列电影的一个通病。但徐克的兴趣点不在于此,他所醉心的仍然是当年那个天马星空、怪力乱神的充满想象力的世界,那个曾在《青蛇》《倩女幽魂》等电影中出现的世界。
武侠的江湖已经逝去,庙堂之上应该也可以存在一片武侠的栖息之地吧。
现在已经是电影特效过度剩余的时代,整个银幕已经充斥着视觉疲劳,甚至还隐隐出现了去3D化的“返朴”论调,除非是脑洞突破目前边际的特效,可能还可以为人带来新的冲击,但这也只是目前吸引观众的很小因素,靠特效去让观众掏钱买票的银幕时代早已过去,或者说也许从来就没存在过,因为就算是特效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人们在评价它是否是好电影的时候,肯定不会是首先提到特效,这决不是关键维度。
剧情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内容为王的时代。
内容拍什么,什么故事,什么主题,永远是一部电影的首要关口,想清楚这个问题,电影的基调才能立住。即使是不要求自己拍出载入史册的深刻大作,也起码要让电影的故事能够讲完整,这是导演对观众也是对自己的身份所表达的最基本的诚意,因为电影首先得是一个艺术作品,好的导演跟好的小说家拥有共同的特质,区别只在于一个执笔,一个执导筒。这是导演的核心功夫,也是基础内涵。这个底层原则可以直接决定一个导演是否可能成为一个好导演,一部电影是否能成为一部优秀电影,口碑电影。现在,绝大部分电影若想要有杰出的票房,口碑是十分重要的。
狄仁杰系列其实在底子里定位是模糊的。是重推理,还是魔幻,是侦探Ip,奇幻Ip,还是历史演绎IP,这定位混乱导致人物形象也因此而混乱。第一部在以侦探推理为主体的情况下,将徐老怪风格的江湖,武侠都整合得很好,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第二第三部能让人感觉到导演的风格在演变,更偏奇幻风格,尤其是第三部明显地在削弱推理,更偏特效想象力,三部的渐变线索是清晰的,但是每一部的重心却不同,若以系列IP来论,这其实是在自损。而唐仁街探案则做得很好,一直没离开本格推理的风格定位。这才叫IP。也不是说不能变,长久不变也会让人乏味,没有突破,但即使再怎么变,也得先确认一个最根本的内核,也就是说得有一个不变的基础。
再退一步讲,我们可以谅解这是导演的野心和自我更新,推理为主的中国古代大侦探IP也许不是他的原本的定位,他就是要走“险怪”,奇幻,魔幻风格,那就请魔戒了解一下?这个奇幻的IP在哪里呢?这么炫目夺眼的特效,是为什么服务的?就是为了炫目而炫目?好像又不是,导演似乎还是在以破案推理为主线在推动情节发展,那为什么又不着重铺垫一下破案的情节而草率带过,留下从头到尾的逻辑硬伤,导致整个电影支离凌乱。而且导演好像又企图来幽点默,让狄仁杰和尉迟的互动全程尴,为此还更改了第一二部整体下来所累积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尉迟总是瞪着那双纯真幼稚的大眼睛。导演好像什么都要,又什么都没做到,最后只有那些对其中特效和想象力津津乐道的“拥趸”们大大享受了一番视觉盛宴了。而说到盛宴又觉得似乎力有不逮,不然为什么怒目天王的眼珠炮弹居然会成大招,难道是想把对手恶心死?
如此种种,最后就成了个大乱炖的局面,每个材料味道都有点,但又彼此侵占了彼此的原味,相互干扰,而不是主次分明,相辅相成,所以这道菜就四不象,比较难入口了。
综合所有因素来看,这就是一部混乱的“视效大片”。但即使专论特效,如果站在对电影整体发挥的价值来看,我倒觉得第三部这么多的噱头,还比不上第一部那个倒塌的通天浮屠,因为它从头到尾都在发挥作用,甚至你仔细思索的话,从浮屠的倒塌中还能读出一点隐喻来,比如看似无上尊崇的武后威严实则在权力斗争中并不稳固,皇权背后的反抗力量暗流涌动,好大喜功却差点死在自己无限爆棚的自我之下等等。而四大天王嘛,看完电影,估计很多人都忘了四大天王是哪四大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