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大天王票房不敌西红柿的4大原因
(这是我刚发的一篇文章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看到有类似问题,就扒过来了)
写这篇文章之前,查了一下中国票房的实时情况,《西虹市首富》8.1日票房1.5亿,虽然环比下降,但依旧遥遥领先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因为8.2日的实时票房还没全部统计出来,目前西红柿上映7天,票房15.49亿,排票房第一,第二是《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实时总票房4.34亿。
为什么两个片子票房相差这么大,这几天已经有很多人在讨论,我也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见解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欢迎大家交流。
1. 导演
《西虹市首富》的导演和编剧都是同一双人,闫非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彭大魔。闫非2007年加入开心麻花,演话剧《疯狂的石头》时就已经是执行导演,2015年与彭大魔合导的《夏洛特烦恼》就成为票房黑马。在这期间,他们创作的作品不管是舞台剧,上央视春晚的小品,还是电影,都是喜剧路线,所以说,他们对喜剧是有过研究,懂得脉络的人。一系列的票房也证明了这点。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是徐克编剧,导演的狄仁杰系列第三部作品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徐老怪一直以来有两大特色,武侠,特效。在这部系列电影中,武侠探案风格依旧,特效也是真正的国际水准。也是很好地延续了自己的特长个风格。
这么来看,两部片子的导演,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贡献的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优秀作品。但票房有差距,就不能怪导演不给力了。
2. 电影
从电影本身来讲,两部片子都是各有好坏。
《西虹市首富》,搞笑喜剧路线,一夜暴富为所欲为的爽点以前只出现在网络小说里。这种套路开心麻花以前也用过,《夏洛特烦恼》里面的穿越,《一念天堂》里的变身无敌英雄,《羞羞的铁拳》中性别互换更是近年二次元网文的大热套路。
看得出编剧和导演是很会抓年轻人的爽点,抓住了年轻人就抓住了世界。年轻人也是话题制造者,是舆论机器,是票房的一半。
从方向上来说,它是胜利的。但从内容上来讲,任何类别的电影都是要讲故事的。没有好故事,就像大水桶的短板,水桶再大,盛水量也取决于短板的高度。很遗憾,《西虹市首富》里面的故事讲的也很一般。
照顾了笑料和梗,故事就会被不断地这里稀释一点,那里掐一块。但它的故事,比徐克稍微好一点。并不是故事本身好,是沾了喜剧的光,喜剧淡化了故事的弱。
但是,一个故事放在情节紧凑的破案武侠剧里面,一旦有稍微的脆弱,就会崩塌,撑不起整部电影。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名为探案剧,实际上狄仁杰并没有任何的探案,只是顺着编剧给的路线走,把很多事情的线索串起来而已。故事线索本来就差的同时,徐老怪还加入了某些象征和悬念,比如四大天王都是谁,比如大金刚象征什么等等,还给下一部留了线索。
观众投入严肃的气氛要要比投入快乐的气氛难得多。当观众开始按照电影给的剧情投入时,你的剧情却经不起动机推敲,人物没有对应的弧光和反射,观众立刻出戏,观影体验很差。
徐老怪几乎把精力都砸在了特效上,对待故事,我觉得可能是几页剧本丢了,所以故事才串成这样。
另外,西红柿这个片名本身就自带喜感,也想让人猎奇一只西红柿和首富有啥关系。而四大天王不但名字长,还是老套的A之B类型,一听就不太有感觉,再一听,又是狄仁杰,电视剧电影都多少狄仁杰冒出来了,观众早疲劳了,没兴趣。
3. 时期
电影要大卖,离不开上映时期的选择。所以才有了各种黄金档。
《西虹市首富》选择现在上映,时机最佳。因为之前的《我不是药神》掀起全民话题太现实,太悲情,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不舒服,就盼着一部喜剧解压,就连《猛虫过江》这样4分的片子都能有那么高票房,更何况现在来了一部更优质的喜剧,大家都喜欢开心。
而《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前几部口碑票房也一般的情况下,这一部依旧是探案,解密,老生常谈。本来就闷的观众,看到故事性这样差的影片,口碑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4. 演员
演员对电影的贡献是相辅相成的。
自从好贱在春晚火了,他的小品,话剧,电影,保持优秀水准的同时,形成了口碑营销,就像挖掘机的广告一样,看喜剧找好贱不跑偏。
更何况开心麻花有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的演员,比如娘了点的常远,比如女汉子马丽等等,他们的形象本身就自带开心流量,观众知道是他们主演的电影,自然心里默认很好笑,喜欢去开心。
而四大天王里面,不管是林更新,赵又廷,冯绍峰,严格来讲,三人演技还需要更多历练,演技并不等于眉毛和眼睛的形状,这个毛病和众多大咖女星一样。本身剧本故事就弱的情况下,演员尬演,只会让观众中途退场。
虽然有刘嘉玲震场,但没有优秀的对手,她的水准也被拉了下来。马思纯发挥的正常,在衬托下似乎变得优秀。
但西红柿的女主也不是马丽,票房还这样好,相比较之下,似乎更多高低了。
不能多说了,万一演员的粉丝发怒不好。就这样,有意见欢迎讨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