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后妃(包括长孙皇后)李世民一生,有长孙皇后和七位后妃及一个后宫宫女为他生了十四个儿子。其中李世民有几个老婆: 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 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 阴妃生庶人李祐; 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 韦妃生纪王李慎; 杨妃生赵王李福; 杨氏生曹王李明; 王氏生蒋王李恽; 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李世民有21个女儿,其公主封号都蛮好听的。:襄城公主 汝南公主 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 长乐公主 豫章公主巴陵公主 普安公主 东阳公主 临川公主 清河公主 兰陵公主晋安公主 安康公主 新兴公主 城阳公主 高阳公主 金山公主晋阳公主 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 长乐公主。
常言道李世民有几个老婆,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人伟大的女人。笔者认为这句话说的十分有道理,似乎许多有名之士身后都有贤妻辅佐。比如隋文帝杨坚背后有一个善妒却能为他打理后院的独孤伽罗;明太祖朱元璋身后有一个贤良淑德还能救丈夫于危难之中的大脚皇后马秀英;明成祖身后站着一个能为他安定后方的徐皇后。接下来笔者要讲述的主角是唐太宗李世民背后的女人们,她们有的贤良淑德促成太宗大业,有的却野心勃勃想将李家江山收入囊中。
一、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不用多说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李世民有几个老婆,她被人称作古代第一贤后,是一个对大唐发展有着颇多贡献的有功之臣。她是唐太宗的结发妻子,十三岁那年便在长辈的指派下嫁给了年长自己两岁的李世民。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二人成婚之后还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二人一个主外另一个主内,李世民行军打仗保家卫国,长孙氏尽心尽力守护家院。
李渊建国之后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成了争夺皇位的死对头,由于李建成害怕李世民功劳高过自己便动了杀心,李世民听说李建成试图置他于死地,便先下手为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有几个老婆。玄武门之变时长孙氏亲上城楼鼓励将士,在她的鼓励之下,本就满心士气的士兵们更加志气昂扬。兵变成功两个月后李世民荣登大位,长孙氏也自然而然的成了一国之后。在此后的日子里她尽心尽力,抚养儿女还经常劝谏皇帝,因此说她是一个贤良淑德的皇后应该不会有人反对。
二、徐贤妃史书中对唐太宗的妃嫔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出现在史书里的妃嫔都是为太宗生育过子嗣的,可这个徐贤妃是一个例外李世民有几个老婆。她年少进宫为妃,却在24岁那年驾鹤西归。她一生没有为太宗添过儿女,可她的名字依旧被记载到了史书之中。她本名徐惠,出身名门,因才华横溢被太宗纳入后宫,先是被封婕妤又是晋升为充容,贤妃则是她去世之后被追封的。
本就熟读诗书的她进宫之后更是手不释卷,她的才华也跟自己阅读量成正比,因为她的才情唐太宗也越发的喜欢她。贞观末年,年长的李世民动起了攻打边陲小国的想法,同时他一改前些年节俭的政策准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此事被徐慧得知后,她不顾众人的劝阻前去劝谏李世民。皇帝听过她的一番诉说后也知道自己的举措实在是于民不利,于是他收回了自己先前的成命。
三、武则天说起武则天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她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她一生侍奉了两位君王,先是太宗李世民,又是高宗李治,而她也是笔者开头提到的那个有野心勃勃、并试图将李唐江山据为己有的女人。对于李唐江山她不仅仅是觊觎,最后的她不顾众人反对改唐为周,将李唐变成了私有财产。好在她去世之前将江山还给了李家人,不然她不会是如今的名垂千古,只会是遗臭万年受后人诟病。
长孙皇后帮助唐太宗成就大业,功成名就之后她扮演起了贤妻良母的角色,不仅细心侍奉太宗,还精心教育儿女。不仅如此,她和徐惠妃也是善于纳谏的贤良之人,如果不是她们二人的存在,一代名相魏征早已魂归西天,贞观末年的百姓也将民不聊生。太宗驾崩之后徐惠妃更是忧思成疾不久后香消玉损。而武则天,虽然曾篡夺过李唐江山,但不得不说她也是有一番成就的,一定意义上她也算得上是一个好的统治者。
李家父子后宫春色满园,李渊50岁之前只有五个儿子,当了皇帝后他精神抖擞,连生十七个儿子和十几个女儿;李世民不逞多让,一边打仗一边搜罗天下美色。有意思的是,爷俩都很“胆肥”,网罗了数量不菲的仇家妻女。
夜晚深睡之时,枕边人满脑子都是亲人们的鲜血,难道李家父子就不怕一双双纤纤玉手中突然多出一把利刃?我们就先撩开幔帐,替李家父子挨个“提审”一遍“美女蛇”们吧。
李渊嫔妃——宇文昭仪
宇文氏是宇文述的女儿,宇文化及的妹妹。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和杨浩后,自己坐骑了龙椅,建国号大许。不过他并没蹦跶多久,很快就被李密和李渊击败,最终死在了窦建德手上,一同被杀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和二弟宇文智及。
宇文化及父子、兄弟死后,宇文氏跟着三哥宇文士及逃往长安投靠了李渊,从此宇文氏被李渊纳入后宫,被封为昭仪,还生下一子李元嘉。
虽然宇文化及之死有李渊的一半责任,可是考虑到这家伙简直是一直过街老鼠,连亲弟弟宇文士及都待见他,实在是死有余辜,所以宇文氏恐怕未见得对李渊有多少恨意。
李渊嫔妃——大杨嫔
大杨嫔是越国公杨素的女儿,杨玄感的妹妹。杨玄感密谋叛乱时,被李渊觉察,一封密报就递到了隋炀帝手中。因为李渊的“忠心”得到了隋炀帝的回报,他被任命为弘化太守,统领关右所有军事力量,以防备杨玄感。正是从那以后,李渊开始陆续获得统兵权,为日后反隋奠定了基础。
杨玄感兵败被杀后,大杨嫔作为罪犯家属被罚入宫中为奴。李渊攻克长安后,遣散了大多隋朝宫人,当然也肯定乘机充实了自己的后宫,大杨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李渊笑纳的。
大杨嫔虽不是李渊的宠妃,但也给李渊生了一个儿子李元祥。
李渊嫔妃——小杨嫔
小杨嫔是大杨嫔的族妹,史书并未交代她在何时、何种情况下入宫,疑似跟大杨嫔一样受累于杨玄感叛乱。这位小杨嫔也生有一子李元名。
李世民嫔妃——昭容韦尼子
李世民的后宫有三位二婚女子,一位是被封为贵妃的韦珪,丈夫李珉受累于杨玄感被杀,另一位是韦珪的堂妹韦尼子,是王世充的儿媳。李世民攻破洛阳,俘虏王世充,王家父子先后死于非命,而韦珪和韦尼子则同时被李世民打包带走。
相对于受封贵妃,给李世民生下一儿一女,韦尼子则终生未育,昭容的封号也远比不上贵妃。
李世民嫔妃——阴德妃
相对于上面几位与李家父子不疼不痒的“仇”,阴德妃与李家可谓血海深仇!阴德妃的父亲叫阴世师,时任隋朝长安留守。
李渊在太原起兵时,阴世师立刻派人到河东抓捕李家人。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腿长跑了,五子李智云不幸落入隋军手中,惨遭阴世师杀害。这还不算完,阴世师又带人将李家的祖坟给刨了。
李渊恨得牙根痒痒,攻破长安后他立刻捕杀了阴世师,并将阴家抄没,女眷全部罚入掖庭为奴。阴德妃因为姿色出众,被李世民相中,还一度非常得宠,生下一子李佑。
李世民嫔妃——杨妃
李世民的嫔妃中一共有四位杨姓女子,其中这位杨妃名气最大,她就是隋炀帝的女儿,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的生母。
隋炀帝是李世民的表叔,杨妃也就是李世民的表妹。不过,从李恪出生于武德二年的记载看,杨妃很可能是在李渊攻克长安后,作为俘虏被表哥收入秦王府中。
隋炀帝虽然不是李渊、李世民父子所杀,但大隋的灭亡确实应该“归功于”他们的致命一刀,因此杨妃与李世民既有国仇又有家恨。
李世民妃嫔——巢剌王妃
巢剌王妃也姓杨,是李世民妃嫔中第三位二婚妇女,她的第一任丈夫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的亲弟弟李元吉。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害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将他们的儿子们一个不留全部杀害!
然后,李世民不客气地霸占了弟媳杨氏。其实他原本想连太子妃郑观音一并收纳,却遭到了拒绝而作罢。
杨氏给李世民生有一子李明,后被过继给李元吉为子。史书记载,杨氏非常得宠,李世民还曾经准备立她为皇后,因魏征的反对而作罢。不过这个记载未必可靠,杨氏到死连个封号都没有,巢剌王是李元吉的谥号,哪有宠爱的妃子随前夫而称呼?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国仇家恨不能忘,李家父子难道不担心枕边人替亲人复仇?他们怎么就心安理得,睡得那么安稳?
事实证明,后人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李家父子确实睡得很安稳,原因无非如下几点:
其一,在古代女人是战利品,家国情仇与她们无关。
其实不光唐朝,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如此,失败一方的女眷,命运完全掌握在胜利一方手中,女人们既无力承担所谓的复仇责任,也没有被赋予复仇的义务。
其二,女人的根不在娘家,而是夫家。
她们虽然与夫家有仇恨,可按古代礼法,一旦嫁入夫家,她们就是夫家的一份子,娘家则是外家,她们未来的前途都与夫家息息相关。尤其是当她们生下子女后,更在血缘上融入夫家根脉中,复仇等于让她们自戕。
其三,豪门相互联姻,他们之间既是仇人又是亲人。
其实我们如果细细扒一扒李家父子的后宫女人们,就会发现她们绝大多数都与李家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那是一个豪门士族集团的天下,各大家族之间相互通婚,相互渗透,关系相当复杂,是一个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的大网。
比如李世民之所以娶韦珪和韦尼子,美色肯定是第二位,她们背后的京兆韦氏家族才是李世民真正看中的东西。女人们即使想复仇,估计娘家那边都不允许,她们嫁给“仇人”,承担起娘家与皇族沟通的桥梁,远比复仇更有现实意义。
陈寅恪先生称“李武韦杨”为李唐四姓政治联姻集团,一语道破了李唐后宫的本质。对那些女人们,以及她们的母族来说,能在皇帝身边争宠,甚至争得嫡位,那才是事关家族未来的大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