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唱:人潇洒性温存游龙戏凤演员表,若有意似无情,不知他家何处,不知他何姓名,倒叫我坐立难安睡不宁。
男唱:姓朱名德正游龙戏凤演员表,家住北京城,二十岁还没定过亲。
没错,当你听到这出妇孺皆知,朗朗上口的黄梅戏唱段,一定就知道这是黄梅戏《游龙戏凤》中的唱段游龙戏凤演员表。这是发生在明朝时期,明武宗皇帝(年号正德)朱厚照屡次微服巡行民间,“游龙戏凤”的故事。
这是一个脸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发生在山西大同,至今已有400多年了游龙戏凤演员表。明武宗朱厚照于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即位后,大兴土木建皇庄,筑宫殿,造密室。在宫内荒唐无道,淫乱有加,又借口巡边,到大同寻欢作乐。
“游龙戏凤”就发生在大同《凤临阁》。该阁建于明正德年间游龙戏凤演员表,原名《久盛楼》,正德皇帝“游龙戏凤”后,封李凤姐为凤,改名《凤临阁》。李凤姐生于大同煤峪口,该地此前称梅龙镇,传说也是“游龙戏凤”发生地。
李凤姐16岁时,因生活所迫协助哥哥李大料理酒店。正德皇帝以私访为名,行选美女之实来到大同,他独自信步走在大街上,眼睛不放过每一个美丽而赏心悦目的年轻女子。时值八月,秋高气爽,大同商贾云集,游人如织。
正德行至《久盛楼》前眼睛一亮,见楼前站一婷婷玉立的年轻女子,淡妆浅抹,艳丽无双,美若天仙,便借饮酒之名进了酒楼。此女便是李凤姐。她见来了个相貌不凡,气质不俗的客人,准备好酒菜招待。席间正德便动手动脚,言语调戏,欲强占凤姐,被凤姐严辞拒绝。他甚至透露自已皇帝的身份,凤姐哪肯相信。更加拉拉扯扯,凤姐威协要报官,正德没办法不得不取出白玉一方,凤姐一看上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才知道是当今皇上驾到,忙跪拜在地,正德忙扶起。于是凤姐半推半就从了正德,做了一夜皇后。
正德在大同因有凤姐陪伴整日不愿回京,欲封凤姐为嫔妃,凤姐不愿。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文武百官又连篇累犊奏请回銮,正德在凤姐的劝说下,带着凤姐回京,行近半个月的车马劳顿到达“居墉关”。凤姐本就身体虚弱,加上路途颠簸,病重如山倒,临死前希望正德要保持龙体,惠爱民生,便悠然长逝了。正德极为悲痛,命令将凤姐葬于关山之上,以特别礼遇,用黄土封蒙。传说风姐在天有灵,不愿受封,一夜变成白色,成为关山十八景之一,人称“白凤冢”。正德感其能识大体,不忍违背凤姐遗言,当即传旨,入关回朝,不再胡行。
从此后,游龙戏凤的故事便广为流传。
李凤姐是戏曲《游龙戏凤》中虚构的人物,原型是明朝正德皇帝极其宠爱的刘良女。
历史上的正德皇帝常被描述成不理朝政,荒淫无度的昏庸天子。她对宫中的皇后、嫔妃并不甚在意,在宫外另建一个住所,叫豹房,这次充斥着教坊司的女乐,扬州的美女,西域的舞女,甚至还有妓女,看到喜欢的女人都带到豹房,过着恣意妄为、声色犬马的荒淫生活。
据《稗说》记载,刘良女本是大同代王府上有名的歌姬,姿色才艺都很出众,正德帝曾假扮低级军官出入于王府的教坊,因而得以认识刘氏,当时颜值并不高的正德帝在这样的风月场所中并不太引人注意,别人还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军官而已,但是刘氏慧眼识珠,认定他不是个平常人,对他另眼相看。正德帝记住了这个刘氏,后来派人将其接到北京,安置在豹房的西苑太液池腾沼殿中,号称夫人,人称刘娘娘。后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著名戏曲《游龙戏凤》,只不过刘良女变成了李凤姐。
正德帝对刘良女非常宠爱,豹房中有谁偶尔犯了小错,只要刘良女在正德帝面前替他求情,正德帝就不会再追究。甚至还宠爱到可以置军国大事与不顾,正德十四年,宁王叛乱,正德帝不顾大臣劝阻南下亲征。当大军到达河北涿县时,王守仁擒获宁王的捷报传到,一心想要到南方游玩的正德帝命令王守仁不要北上献俘,自己要继续南征。可是到山东临清时,正德帝竟然失踪了一个月,文臣武将们都不知皇帝去了哪里,急得团团转。原来,此次南巡,正德帝原本是要带刘良女同行的,但刘娘娘当时恰巧得病,正德帝于是跟她约定以玉簪为信物,待病好后派人来接。可是不巧玉簪掉落河中,到了临清时,正德帝遣信使接刘良女,但刘氏因没有信物不肯前来,正德帝只好亲自回京去接,前前后后将近一个月,看来,正德帝称得上是一个痴情天子。
后来,正德帝不慎落水感染风寒,英年早逝,此女下落不明,也有说她被送入了洗衣房,令人唏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