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二人转,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总会是赵本山以及他的刘老根大舞台张秀萍简介。不过说起来,当年在二人转圈还有比他名气还大的人,那就是闫淑萍。闫淑萍是东北二人转四大名旦之一,更是第一个将二人转带上春晚舞台的人。
1993年张秀萍简介,闫淑萍和赵本山合作小品《老拜年》,不过这不小品在当时的反响很一般,因为这个小品,第二年的赵本山都没能继续登上春晚。1996年,闫淑萍搭档潘长江再上春晚,表演了小品《过河》,这个小品效果非常好,使得潘长江和闫淑萍名声大震,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女演员。
不过,闫淑萍在成名以后并没有继续活跃在小品舞台以上,而是回归到了二人转舞台。主要是因为闫淑萍热爱二人转。闫淑萍从小学习唱二人转,16岁开始考入剧团做一个专业二人转演员。在采访时她曾经说过“我虽然演过小品张秀萍简介、拍过电视剧,但我归根到底还是一名二人转演员,我和我的二人转离百姓很近,我要把这门艺术展示给更多的观众”,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在春晚成名之后,她并没有继续演小品,而是回归二人转。
赵本山评价闫淑萍时曾说到“如果她愿意继续演小品,后来的名气和成就不会亚于宋丹丹”。不过人各有志张秀萍简介、不可强求。
可惜的是张秀萍简介,回归二人转舞台之上的闫淑萍,并没有越来越火,而是逐渐清淡了下来。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赵本山,赵本山成名之后利用自己的人气,推广东北二人转,这一点上与闫淑萍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正是由于赵本山得名气太大,实力太过出色,以至于风头完全盖过了闫淑萍。而观众们在看二人转时,大多会选择刘老根大舞台,导致闫淑萍的名气大不如前。
如今的闫淑萍算是转入幕后,担任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致力于二人转的传承和教育。可以说,闫淑萍一辈子也没有离开二人转!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
贺州各种方言语种交错混杂,它们相互影响和发展的不平衡,一些方言语种处于濒危状态,如何保护与传承贺州丰富的语言文化?
贺州方言的多样性
贺州历史悠久,是一座文化积淀深厚,城市个性鲜明的汉晋名郡,也是贯通海陆,承载东西的丝路通衢。六大汉语方言、三大少数民族语言和不少次方言在贺州扎根开花,形成了贺州丰富的地方语言文化特色,并成为贺州各民族、族群赖以生存、繁荣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贺州有复杂民族语言“基因库”之称,许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濒危的语言,以及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语言系统,都能够在贺州找到踪迹。
贺州语言分布情况
土话(本地话):据相关数据统计,在贺州市七百多个村委中,分布最广的是土话,在近六百个村子有分布。
客家话:其次是客家话,三分之一的村子有客家话的分布;再次是约有十分之一的村子有西南官话分布。
粤语、勉语、壮语:另外是勉语、粤语和壮语分布居多。
土话、客家话、西南官话、瑶族勉语在贺州市5个县(区)都有分布;粤语、壮语除了在富川没有分布以外,在其他4个县(区)都有分布。
贺州方言生存状态
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馆长 邓玉荣 教授:“贺州有一些语种已经进入了濒危状态,可能在几十年内就会消失,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我们这些语言消失了,那么它所记载的文化也会随之消失,我们应该在这些语种消失之前,把它记录下来,放到我们语言博物馆里面保存。”
贺州都话
按照语言资源生态测定等级,贺州都话应列入“较差”等级,即“语言生态环境勉强使语言生存, 但持续动力不足, 语言传承和使用范围很有限”。
贺州鸬鹚话
列入了“差”等级,即“语言生态环境不利于语言的生存, 语言不断萎缩, 语言传承接近中断, 语言濒危”。
贺州的语言与方言虽然濒危程度各不相同,但其所处语言环境大同小异,都处于周边汉语方言包围之中,受到普通话和其他强势汉语方言的影响,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分的语言濒危状态标准,贺州的语言与方言大多处于不同级别的濒危状态,都急需及时记录、保护与研究。
贺州方言的传承和保护
1.对语言方言进行记录保护
组建语言研究团队,建立语言博物馆,研究贺州语言文化,走访各村寨和族群,挖掘贺州丰富的语言文化,建立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对语言进行音像记录。
2.建立文化传承基地
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仁冲小学就是一所具有浓郁客家文化特色的学校,也是客家文化的传承基地。
这里的孩子除了正常的上课外,还会另外增加学习客家童谣、客家舞蹈等文化课程,让孩子从小接触客家文化,传承客家文化。
八步区莲塘镇仁冲小学 校长 张秀萍:“我们学校开办这个文化传承班的初衷是因为现在很多客家小孩子连客家话都不会说,所以我们学校创办了一个客家文化传承班,把我们这个客家文化传承下去。”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在这些语种消失之前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对语言资源进行全面的音像记录,分析其语言生态的变迁轨迹,发掘其在语言生态研究上的标本价值,并通过传承保护具有地方语言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民谣、戏曲、歌舞,使贺州方言语种走出“深闺”,得以延续。
发布评论